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 2022-07-04
  • John Dowson

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原标题: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刘 涛

民族振兴离不开科技,也离不开文化。展现中华文明主根、主脉,全面提升郑州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科技有机融合会起重要作用。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要实现郑州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必须把文化科技融合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一、文化科技融合催生发展新模式

郑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出台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多项政策,在支持文化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强文化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科技融入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涌现出了一批精品项目、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形成了以文化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核心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厚重历史文化的转化、创新和传播,塑造了科技支撑文化转化创新的郑州特色。一是科技主导型模式。郑州市高度重视文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导推动文化企业与科技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涌现出了河南华冠文化科技、约克动漫、羲和网络科技等文化科技企业。如约克动漫影视以动漫制作、生产和发行为主,同时向传媒网络、影视娱乐、文化衍生品延伸。羲和网络科技立足网络游戏研发及发行,向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延伸,培育沉浸式和体验化的文旅项目。二是科技支撑型模式。如建业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项目,禅宗少林、黄帝千古情等实景演出,以及国风化极强的《唐宫夜宴》演艺作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打造游客参与和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消费产品,让文化因科技而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三是文化科技结合型模式。如郑州文学、视频、音频为主的数字平台,以及社科领域的公众号、头条号等普及阵地日益涌现,将文化、知识嵌入各类移动应用中,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尤其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河文化月”等品牌培育效果明显,以“文化+科技+项目”现代市场模式,让郑州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海内外,提高了郑州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文化科技融合需要在变革中有新认识

郑州市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的体量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文化科技融合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传统文化行业技术更迭慢。存在传统文化行业创新能力较弱、现代技术更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难以完全适应市场新消费的需要。同时,产业转型能力不足,体验式、互动式、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缺少,工业化、批量化、精细化的产品供给能力较弱。二是集成创新能力不够。文化产业还处于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分散创新阶段,投入、研发、转化、产出周期长,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能力不强,没有集成创新的能力。三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不足。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的自主技术较少,特别是在影视技术、智能技术、虚拟技术、增强技术等方面多依靠外部。四是文化科技平台质量有待提升。存在文化科技平台的影响力弱、规模小等问题,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不够,平台资源与需求方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五是文化科技融合的主体不强。多数文化创意类企业规模小、成长慢、科技投入低,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及文化创作力、生产力、转化力不强,企业能力差,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切入点,推动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出重彩、成高峰”“破题起势、提质进位”,需要立足创新、抢抓先进,加强文化科技领域创新力度,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强力攻关,形成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完整体系,打开各领域发展的空间,争取吸纳更多资本、资源和机会,为建设成世界级文化地标提供有力支撑。

1.明确目标,高起点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一是树立“三个一批”目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取得一批重大文化科技研发成果。二是着力于实施“三个行动”。实施文化科技自主技术攻关行动、文化科技成果品牌培育工程、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三是采取“三项措施”。通过推动采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载体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等,做大做强全市文化主体,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2.激活主体,形成文化科技融合力量。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支持郑州市文化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在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加强科技特派员对文化科技性企业的技术支持。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入培育库,在企业上市、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孵化器认定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优质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形成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衔接、中小企业融入的产业体系。重点推动华强文化科技、通达多媒体制作、中原传媒出版等,争创国家级融合示范基地、领军企业,形成全国影响力,在融合创新方面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3.技术攻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引导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在大数据应用算法、情感计算等基础技术方面进行突破;推动场景中的人机交换、智能感知、混合实现等体验互动技术的发展;加强影视摄录、图像编辑、虚拟现实、光学捕捉等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研发。二是文化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打造与数字舞台技术、虚拟技术融合的舞台艺术演出,并联合龙头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实施上云赋能行动,实现网上演出和展播;加速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研发科普类动漫游戏、国风类游戏动漫,发展游戏电竞赛事,延伸动漫游戏产业链;引导头部文化科技型企业在豫建立研发基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等,推动发展科技影视、网络文学创作传播、网络音乐创作等基地,实现文化产品的在豫首发。三是继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推动融媒体技术升级,让人工智能、云计算充分运用到媒体客户端,形成“内容+平台+终端”的生产传播联动体系,实现精准生产、个性订制、智能推动,并在舆论引导和新知识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4.搭建平台,整合要素提升发展层级。一是建设综合性文化资源数字平台。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系统,推动建设郑州文化数据库建设、智慧文旅数据中心、郑州文化云等建设,形成数字、智慧支撑的系统性文化平台,动态收集数据、研判分析、宣传传播;推动开发文化新技术引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打造数字化标杆场景,研发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全景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二是建设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面向数字出版、网络传播、新媒体、产业设计等行业,建立综合性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三是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利用好技术产权交易所,搭建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培育文化成果交易市场,发挥创业孵化、技术评估和咨询服务等作用。(作者系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