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

  • 2023-03-14
  • John Dowson

CCTV-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收财经报道,我们继续播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记者见证看中部,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循环经济的话题。说道中部的山西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资源大省,尤其是煤炭大省,八十年代有部电影,四五十岁的人可能会有印象。叫做《我们村的退伍兵》。反映的就是山西当时为了发展经济大干快上土法炼焦的时期。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电影描述的炼焦场面。

  土法炼焦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但是也随之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最近我们的记者去那里采访时就见到了一位和当年老兵一样参加过土法炼焦的农民,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讲述。

  讲述记者于浩(中央电视台):“我们去的那个村叫马森。当地的人问我,你知道不知道,这个地方很有名,我说不知道,当地的人说,上世纪80年代,有个电影厂拍摄一个叫《咱们村里的退伍兵》的影片,讲的是,一个退伍兵带领全村土法炼焦致富的故事,当时的污染很严重,现在这些景象已经看不到了。我到那个村的旁边不远 有一个60万吨的现代化的焦炭厂所以我当时就想做个对比嘛,我说你能不能再帮我找到那个退伍兵,他说那个退伍兵我们可能找不到了但是我们现代化的这个大焦厂里头有好多那个村里的人,很多人在80年代也参加过土法炼焦所以我们当时就采访了当地的一个村里的这么一个人,他给我们讲了当时那种污染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张永世是山西省长治市马森村村民,八十年代他参加过土法炼焦,他目睹了当时的污染,也体会着如今青山绿水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山西省长治市马森村村民张永世:“那个时候炼焦到处都是,那个时候土焦炉几乎就有7、80个,当时的环境到处是乌烟瘴气,到处是烟雾笼罩着,人都看不见了。小焦厂那个有,造成污染,胸膜炎病重的不少。”

  张永世告诉记者,他和村里的许多农民以前在小焦厂工作,市里在去年拆除所有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炼焦厂。在原来小焦厂的废墟上又建起了新的大型现代化炼焦厂,他们可以来这里上班,原先担心失去工作的顾虑也没有了,而且这里的工作环境要比小焦厂好得多。

  山西省长治市马森村村民张永世:“现在来自这个村里的不少,有七八十个….环境变化发很大,来这个焦厂,对这个人身体健康有保障。”

  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刚刚建成投产的炼焦企业,一年的生产能力是60万吨,在生产的全过程多项环保技术。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委王玉圣:“一座年产两三万吨的小焦厂,它的用水量要相当于现在60万吨的焦厂的用水量。过去的污水流到河里面,污染了水资源,现在的水都是循化水。”

  讲述记者于浩:“那个地方有一条河叫沁河,贯穿整个县这个县境内,我们去的时候看的这个水是很清澈的,当地的政府官员给我们说,这几年前小焦厂多的时候,那个水是黑颜色。如果你要炼焦的话,必须要有水,当时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我们的公路顺这个河蜿蜒崎岖的走着,中间这个当地的政府官员就指着,你看这个是炼焦的土焦厂的废墟,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废墟。他们在河边,必须在河边才能去炼焦,当时呢,那种污染的情况,我们看不到了,不过他们告诉我们说,当时河里的水是黑的,鱼呀虾呀都没有了,我们路过一段河相对的宽一些,因为现在是枯水期呀,看到一些旁边有些当地的老百姓我们就下去采访了。”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中峪乡农民王孝堂:“下有焦化厂,这沿河有烧焦的,这就把这水弄成黑黑的了,面前的泥不是发红的而是发黑的。鱼虾都没有了,老百姓吃两条鱼都逮不着,都没有了。”

  王孝堂今年62岁,一直生活在沁河边,他告诉记者,几年前除了小炼焦厂外,河的上游还有一些小化肥厂往河里排放污染物,现在经过治理后,这些企业被关闭了,河水开始变清。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中峪乡农民王孝堂:“土焦全部禁止了。最近这三四年,鱼虾繁殖很快,螃蟹很多的,螃蟹得晚上逮去了,晚上打开手电。一照下去,它就不动了。一晚上一个人像这么粗的水桶能逮一桶了。”

  2004年,长治市先后关闭了400多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高炉、小焦厂。与此同时,长治市近年也加大了对全市煤矿企业的治理整顿。本世纪初,长治市的煤炭产量有2000多万吨,煤炭企业却有600多家,多数为中小煤矿,安全隐患严重,同时小煤矿的资源利用效率低,对环境破坏也非常大。当地的一个煤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小煤矿多的时候,山上经常发生火灾。

  山西省康伟煤焦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向文:“晚上我们正在准备睡觉的时候,上面就打电话马上去救火,一救救不下来,我们就山上住了两天,守候了五晚上。”

  经过治理目前长治市的煤矿数量已经有600多家减为380家,但长治市委张兵生认为,这一数量还是过多。

  山西省长治市委张兵生:“我的目标是在全市把现在380个矿,600多个矿关到380个矿,在三年之内或三到五年之内,变成30个矿。”

  经过多年的努力,长治市的环境形势得到了很大改观,2004年长治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了180天。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全市经济也获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了36.5亿元。

  山西省长治市委张兵生:“长治在财政收入每两年翻一番的基础上,我们的财政收入是两年翻一番,在这个基础上,在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情况上,我们的环境治理大气也是非常好的,去年比2002年大气污染指数符合国家标准的天数增加了91天。”

  主持人:在这次我们对中部报道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人都讲到了中部许多地区近年来在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有些故事还非常生动有趣,我们来听听人民日报编辑禹伟良的讲述。

  记者讲述禹伟良(人民日报编辑):“我们在武钢采访的时候,听武钢人讲起了一个描述他们原来污染状况的一个笑话。他们说,当时武钢的污染很严重,麻雀的颜色都不一样,麻雀的颜色有七种。他说,因为武钢厂区很大,各个不同的厂区污染的方式程度都不一样,由于麻雀长期停留在一个厂区的话,它的颜色就变成了红色呀其他颜色。所以武钢人一看到麻雀就知道,这个麻雀呆是在那个厂区的。武钢人从那以后痛下决心,治理污染,十年花了48个亿,上了一大批的环保设施。现在整个看来,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武钢人说了还有一种麻雀的颜色没有变过来,但大部分都已经初见成效了。 ”

  矿产资源丰富是中部发展的一大优势,中部地区的煤、金、银、铜、钨、铝土等近40种重要或稀有的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

  山西矿井数量由1999年的7541个减少为3867个,而煤炭产量从3亿吨左右增长到近5亿吨。

  山西省加强环境整治,2004年11个地级市新增绿化面积9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7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合计达到1863天,比2003年增加368天,水质好转12%。

  江西兴国县从1989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由284万亩下降到109万亩,全县河床普遍下降60-80厘米。

  主持人:既要赶上东部发展的脚步,又避免重复过去经济建设走过的弯路,这是摆在中部地区面前的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实事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部的一些地区已经探索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山西省就提出要建设成新的能源基地,我们再来看一看记者的讲述。

  讲述记者于浩(中央电视台记者):“他是这样,当地有一个电站,原来是一个烧煤的电站,现在呢,由于种种原因它亏损,后来重新进行了改造,改造了以后它就不烧煤了,改烧煤矸石了,这煤矸石的成本是多少呢,煤矸石是煤矿的一种废品,几乎是不要钱的原来一吨煤动力煤一吨大概是240-220这个区间范围内一吨,而这个煤矸石不要钱,就付个运费,大概一吨就五块钱。”

  改用煤矸石作为原料发电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了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沁新公司煤矸石发电厂厂长朱晋宝:“过去整个用水不是很节约,整个冷却水全部外排了,现在改造后全部是闭路循环,水量跟以前相比降低了50%多。”

  中央电视台记者于浩:“所以它燃烧煤矸石发电以后很便宜第一步就是用煤矸石来发电,发电以后,煤矸石烧干以后变成了粉煤灰,也是一种以前来说也是一种废品,结果他们就想出了在旁边盖了一个轻型的环保材料厂,用这个粉煤灰做成一种砖,这砖有什么用途呢,其中一种用途就叫做再把它放回到煤矿里头,我说怎么放到煤矿里呢?他说煤矿挖的巷道加固,加固用什么呢。原来用石头加固,石头我用石头加固,我要开山凿石。凿事就会破坏植被而且……,我现在呢等于说把这个第一是用煤矸石发电,发电产生粉煤灰粉煤灰做成砖再把砖放回到煤矿里这样整个就是一个循化。这就是他们发展的循环经济。”

  主持人: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进行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目标,首先在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做文章,人民日报禹伟良编辑,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山西古焦的见闻。

  讲述记者禹伟良(《人民日报》编辑):“我们一到当地,他们就给我们讲,他们山西要向外输原煤变成向外输电了,所以他们带我们看了一个电厂。他这个电厂我们去的时候目前正在建设,可能马上就要投产了,从外表看,这个电厂很普通,但是我们进去他们向我们一介绍,这个电厂其实有很多的不同使我们比较吃惊,可以看做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吧。比如说,他们用的燃料不是我们一般想象中的原煤,也就是一种洗煤的副产品。山西人给我们说,要是不建这个电厂,这种洗中媒可能就直接堆在露天了,对当地环境污染也是比较大 ,然后还有洗煤还有一种煤泥,它这里也利用这种煤泥把这个煤泥全都烧掉了。所以把这个废品又变成了清洁的能源。变成电力向外输出。”

  不仅是山西,原先被当作垃圾的粉煤灰,在江西丰城成了炙人可热的建材原料。每天从丰城火电厂运出的粉煤灰就有300多吨,当地的一家建材生产企业利用这些粉煤灰每天就可以生产300多立方米建筑用砖。

  江西同济丰宇新型建材公司总经理助理熊斌:“在引进生产线之前,公司经过多方论证,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近年来,丰都市把循环经济作为一大新兴产业来培育,注重把煤电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作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样,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开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新型环保企业。

  丰城市市长冷新生:“目前,我市十五家关联企业每年可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废料二十多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主持人:其实,中部地区除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外,在湖南洞庭湖还有一个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故事。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在湖南洞庭湖采访发现,春播时节没有繁忙的春耕景象,而是农民在湖边的滩涂中忙着种杨树,那是怎么回事呢?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当地人就告诉我们了,因为洞庭湖承当着一个调蓄长江水量的一个重要的职能不光是一个风景区,所以说,在一定时期我们不科学的围湖造田,使它的蓄洪能力大大的减弱它的面积已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缩小了40%了,这样1996、1998年两场洪水的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代600多亿元,所以这个惨痛的教训让湖南人不得不反思,我们怎么去保护生态又使我们的群众安居乐业?那这样子呢,有一个小例子可能能让大家一目了然的感觉到,我们既可以保护环境同样可以一举多得。就是说,当地有一个龙头企业 叫做泰格林纸集团,他们本身造成需要这个树作为它们的原材料,可是原来在洞庭湖是没有树的,他们需要从外省去运。这样会花去很多的运费,在这样一个契机上,政府就因势利导,把这个造纸集团和湖区的农民们搭上了钩。牵上了线,集团直接给农民下订单,送树苗,而且它培植自己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农民有了市场的运作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种树的收入要比以前种田要多得多了,而且他种的树不用担心卖的地方,全部被收购。”

  当地政府通过这种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最终达到了一举四得的局面。一是造纸厂每年节省运费数几千万,最近连续四年利润过亿元;而且职工的工资翻了两倍多。二是当地种杨树的农民收入高而且稳定了,因为即使洪水来了没到杨树树顶,对于杨树来说也没有关系,洪水退了照样生长。三是政府没有花多少钱建立了一片防护林。而且每年的防洪的经费也大大的削减。四是因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岳阳的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

  主持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这方面中部地区正在进行令人欣喜的探索,在明天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记者见证看中部的节目中我们将给您讲述湖南湖北如何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的话题。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请您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其他节目。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过这几年的实践他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当初呢我们与水征地破坏性的使用资源,反倒不可能持续发展。现在还地与水科科学的与水做文章,反倒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山西省长治市委张兵生:“现在能源方面的重复,小矿关的还不够,你比如十万吨、五万吨的矿,关的还不够。”

  人民日报编辑禹伟良:“对于整个中部来说,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一个必然,但是承接产业转移决不能承接污染转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