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中国的经济保卫战一场关系全球的战役

  • 2023-05-10
  • John Dowson

孔帆:中国的经济保卫战一场关系全球的战役

  在欧洲,疫情蔓延的坏消息每天都在更新,经济受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毋庸置言,各国政府都努力在控制疫情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3月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意大利卫生部长罗伯托·斯佩兰扎(前左)准备出席会议。当日,欧盟各国卫生部长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呼吁在应对新冠疫情时增强团结协作、加强信息交流。(新华社)

  而中国的疫情正趋于平稳,经济保卫战已经开启,这也让欧洲的各大世界级企业松了一口气。当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对中国慢慢全面复工的反应时,就会感到,这不仅是一场中国经济的保卫战,更是关系到全球的一场战役。

  先说一下我曾经采访过的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3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了关于这家欧洲最大航运集团的好消息:来自中国的发货量正在恢复正常。而在在此之前,国际投资者已经开始不看好这家法国集团的偿付能力。

  总部位于马赛的达飞海运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沙迪(Rodolphe Saadé)表示:“欧洲的仓库都是空的,他们需要从中国订货来满足需求。工厂的开工率目前已达到80%。我们认为,到3月底,情况将恢复正常。”

  然而沙迪警告称,经济冲击正由中国转移至欧洲。“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正在变成一场全球危机,”他说,“在欧洲,人们对新冠病毒有很大的恐惧心理。而如何破除经济方面的恐惧心理?则需要中国的经济引擎的启动。

  沙迪表示,急需货源的国际客户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巨大,促使基华物流最近租用50架飞机为美国一家大客户从中国向洛杉矶运送汽车部件。

  “我们也有欧洲客户要求我们安排船舶,将集装箱从上海运到法国勒阿弗尔(Le Havre),”他说。据达飞海运称,在中国处于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公司500多艘船舶的船队中,有19艘处于闲置状态。根据我采访的信息,达飞70%的贸易在中国,达飞在中国有3000多名合作伙伴,每两小时就有一艘达飞旗下集装箱船,从中国驶往世界各地,在中国拥有近2万多名员工。

  两周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AP Moller-Maersk)警告称,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2月的航运业务非常、非常疲软,3月也较弱”,但预计4月、5月和6月将“大幅反弹”。显然,这也是根据中国的疫情和复工节奏做出的判断。

  在巴黎戴高乐机场附近PLD国际物流集团,这里前不久刚刚打完一场支援国内口罩的“战役”,在法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向中国各地运送了输送了7万多公斤、价值200多万欧元的救援物资。现在,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国强说,一些在法华商的空运进口已经慢慢恢复了。巴黎北郊有欧洲最大的华人商圈,那里的服装鞋帽、箱包饰品等产品辐射整个欧洲。如果那里没有产品可以卖,那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我们知道,这些华商也是很多欧洲商业中心产品的供货商。虽然欧洲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各大商业中心的客流量似乎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几乎每个商家都与中国有联系,都在等待来自中国的好消息。

  路透社3月9日的焦点新闻是:“中国底特律”之一即将恢复运转,但全球汽车业忧虑不减。报道说,全球汽车生产商面临供应链长时间中断的可能,此时,中国工厂因疫情停摆后正在慢慢地复工。

  文章说,汽车业首当其冲,因作为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心的武汉被称为“中国底特律”之一,全国将近10%的汽车在此生产,同时这里还有数百家零件供应商。

  虽然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城市涉及非防控疫情必需的工厂,仍不得早于3月11日复工,但是中国其他地区的情况好一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以外地区的大约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90%称它们已经恢复生产,80%的工人到岗。

  中国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生产商去年向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出口了价值53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如果工厂不能迅速恢复生产,全球汽车组装生产线面临放缓或关闭的风险。

  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Cooper Standard在中国有13家工厂。该公司全球人力资源主管Larry Ott表示,中国工厂的工人返岗率达到正常人力状况的65%,工厂已恢复生产。

  如果中国这些工厂再犹豫迟缓哪怕一个月,全球汽车组装生产线关闭的风险就不知增加多少倍。汽车行业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风向标,这个风向标一倒,不知道世界经济会发生何种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贸企业也面临着上下游产业链能否正常供给的隐忧。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的多数海外国家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不可避免导致其国内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开始复工的中国企业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半产品,但因海外疫情紧张而遇到供应难;产业链上供给、生产和销售都在经受考验。

  中国能否经受住这个考验,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之一,也将对世界经济走向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官方在加紧酝酿针对性措施为外贸企业提气增力、加速企业多元化布局,同时更意在稳定国际供应链,巩固自身产业链优势。可以说,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为世界做出特殊贡献之后,又将在经济领域再一次面对未知风险。

  对于欧美厂商来说,短期内的库存和供应替代方案能够暂时进行过渡,但如果疫情成为区域性问题,全球范围内将难以提供足够的额外生产力,势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不可避免。商务部一直在跟踪研究疫情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冲不利影响,还将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保障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专家认为,中国要优化标准制造业供应链布局,重构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以应对外部冲击。

  此前,中国中央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在研报中称,短期来看,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供给侧。疫情发生国采取的抗疫措施导致生产放缓,影响全球产业链。疫情发生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越重要,政府对疫情的管控程度越严格,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就越大。这对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疫情也提出了更加高难的要求。

  中国已经在一定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并开始恢复生产,目前疫情蔓延的国家如何应对?比如,除了协同有效控制疫情,欧元区各国政府应该是否彼此之间协调财政政策,同时与欧洲央行进行协调?但我们看到欧元区没有什么紧迫感。《金融时报》认为,与欧元区相比,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更有可能采取有效行动。这一次,正确的政策将需要力度相当大的财政举措。在这方面,中国已经采取了行动,其他国家何时行动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