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常变成非日常如何与变化和解?

  • 2022-08-20
  • John Dowson

当日常变成非日常如何与变化和解?

  周六的早晨,你懒洋洋地起床,吃了点东西后坐到梳妆台前精心化了个妆。你和朋友约好了11点去打卡某家网红餐厅——当然,按照往常的经验来讲,你们可能要到12点才碰面。

  用餐时光是由精美的食物和各自职场的八卦组成的,这种午餐让人精神放松,可以充分卸掉工作一周的疲惫。

  午餐后的时段一般用于逛书店或看电影,尽管纸媒衰落的趋势被谈论了很多年,但商场里的新式书店内依然有很多客人。

  这是平淡无奇的一个周六,和你人生中众多熠熠生辉的时刻相比显得无关紧要。不过现在,这句话要加一个前提——“如果没有疫情”。

  在城市进入封闭状态以应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之前,或许我们从未意识到这样一个周六有多难得。对于正深处疫情中心的人来说,如今周末和工作日一样要早起抢菜。办公室没有新的八卦,更无暇思考纸媒的未来,许多餐厅都停业了,下一顿饭吃什么显然是更重要的事。快递当然是很久没收到了。

  当逐渐适应这些变化,你会突然意识到,疫情打破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节奏,也是日常生活的“秩序”:物价变得异常,物流叫停,触目惊心的事每天在发生,大量谣言在互联网上散播,人们的焦虑遍布社交媒体。

  在社会学中,“秩序”指的是构成秩序的要素之间建立了协调关系的状态。秩序往往指的是持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态。自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新的秩序。20后出生至今还没有见过不用戴口罩出门的世界,防疫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日常——这或许就如同00后生来没见过互联网普及前的世界一样。

  关于秩序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靠权力统治,有的认为靠协商合作,有的认为靠自然形成,也有的认为靠交流沟通。人类社会里离不开一定的秩序,但它的存在并不十分稳定,在某些场景下,秩序会从有变无,或是从无变有,也可能演变出不同的样式。

  在这个不确定性显而易见的时代,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世界及中国社会秩序的变化,读书依然是最佳手段。

  《第一财经》YiMagazine公众号每年都会向读者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籍。今年春节前,我们推荐了21本书,涵盖了关于中国发展的数本佳作;2021年,我们做了“百年,百书”主题推荐,以多个专题书单来了解现代生活的塑造过程;2020年,我们介绍了数本关于人类与病毒的书籍,那是新冠强势入侵我们生活的第一个年头。

  你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杂志去观察社会秩序变化的诸多现实,我们的#新冠肺炎抗击实录#专题近期也一直在更新:在《吉林农民,漫长却急促的返乡之路》的报道里,我们记录了吉林长春两户农民为赶在春耕前返乡的曲折旅程;在《封控下的上海,外卖骑手过着怎样的生活》里,我们从外卖骑手的视角观察上海正在发生的事。

  或者你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第一财经杂志”App,除了阅读疫情相关文章外,可阅读或收听更多有关商业和社会的内容,如《昨夜今晨》《商业就是这样》《商业热点深解读》《职场100击》等。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希望为你提供精神养分,以帮助你去理解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重构属于自己的“秩序”。世界纷繁,让我们一起读点儿好的。

  受不同地区疫情与物流管控的影响,您购买的纸质版《第一财经》杂志可能会延迟配送,请您耐心等待。欢迎通过第一财经杂志App第一时间阅读新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