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的定义及我国财经纸媒的发展历程

  • 2022-08-25
  • John Dowson

财经新闻的定义及我国财经纸媒的发展历程

  在对财经纸媒的概念界定前,有必要对财经新闻的定义作一个回溯。目前,财经新闻的定义并没有公认的一个规范的定义。但我们从新闻内容的分类上可以做一个直观的解读。财经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娱乐新闻、法制新闻,它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涌现的门槛较高、成熟度较高,与、经济、社会等因素成高度相关的一种新闻内容。

  它是在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受众需求细分而催生的。鉴于其高度的专业性,对其报道的方式与对媒体的要求都较高,也说明了财经新闻的高端媒体化属性。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蓝鸿文教授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产生的一切有关财经信息的内容,都可以定义为财经新闻。

  著名学者王华庆则把定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他认为,财经新闻是新闻报道者如何进行经济选择的报道。由上述学者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财经新闻具有广阔的外延与内涵,可定义为,报道一切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内容则成为财经新闻。那么,财经类纸媒的概念则多了一个承载财经新闻的媒体介质,这就是,纸张。

  严格的定义则是,市面上发行的期刊、报纸等纸质承载的财经新闻,这种媒体形态称之为财经类纸媒。按通俗定义来讲财经类纸媒包括了综合性的财经类纸媒以及专注于行业的财经类媒体,按媒介形态划分可分为财经类报纸与财经类杂志。

  中国财经类纸媒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全国性的、官方权威的综合经济类报纸,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一类是专注于资本市场的金融类财经报纸,如《中国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最后一类则是在市场化经济大潮下诞生的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化媒体,比如较为知名的《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以及与外国合作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彭博商业周刊》等媒体。

  商业化财经媒体的新闻报道主要涉及了宏观经济、金融、财经新闻、时政新闻与国际财经类新闻。中国商业化媒体经过十年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政经新闻与国际财经新闻为主的报道内容主体。由此可定义,商业化媒体是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并以宏观经济与产业经济为主要报道对象的,针对细分市场与受众的一类媒体形态。

  财新传媒的全媒体转型,我们主要谈论的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近10年来诞生的商业化财经媒体。其中,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媒体为代表。在这几类媒体背后都有着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全媒体集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开启了高速腾飞的时代。在初期财经类新闻以官方的经济类报纸为主要出口,比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经济部门开始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开办了一批行业类报纸。

  比如《中国石油报》、《中国电力报》等细分经济领域的媒体,但这些报纸还是没有完全脱离体制内的因素的制约,具有先天的行业优势但也有市场化运作的不足。本世纪初,完全商业化市场化媒体的出现开启了市场化媒体发展的黄金十年。《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专业财经类纸媒先后出现。

  当时,一批优秀的媒体人士脱离体制内的束缚,在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创办了这些财经媒体,为广大受众提供专业的财经新闻报道,并且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过程中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诞生于2001年1月,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下属的21世纪报系下的财经纸媒,模仿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理念与文本写作方式。创刊之时,21世纪经济报道以靠“新闻创造价值”的新闻报道理念,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与深度的结合,依靠南方系的人才优势与口碑优势,从国家视角下分析中国的经济走势与产经形势,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创刊半年后,发行量达到40万份,成为中国财经类纸媒中的新锐势力。

  《经济观察报》创立于同年4月,注册地在山东济南,报社办公地址为北京,也是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财经类纸媒。其背后的出资者为山东三联集团,可看作中国第一份由商业企业控股的财经报纸。

  不同于《21世纪经济报道》模仿华尔街日报,《经济观察报》从纸张颜色到版面设计,再到内容编辑理念,均模仿英国的《金融时报》。该报以“理性、建设性”为办报理念,在总编辑何力的带领下,以理性、建设性、开放、求证的心态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以客观平衡的报道手法报道新闻,赢得了广泛的受众。

  《第一财经周刊》成立于2008年,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财报系推出,由《经济观察报》创始人何力担任总编辑,专注服务于公司人群。不同于上述两份报纸关注宏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走势,周刊的定位在于公司的商业报道。

  《第一财经周刊》的创立可看作财经类纸媒的又一次细分,在关注宏观经济、政经新闻的媒体之间,纯正的公司产经新闻剥离出来,商业逻辑与公司事件成为其主要的报道内容。

  中国商业化媒体的发展有其一定的、社会、经济原因,也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十一世纪初,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化媒体开始涌现,以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为代表的媒体创造了一种与国际上财经媒体接轨的趋势。中国的环境大为宽松,经济实力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增强了对经济新闻的渴求。

  与此同时,资本力量开始显山露水,在提供财经新闻维护社会公益的同时,媒体机构作为一家公司来运作,盈利能力也成为衡量媒体强弱的标准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无可厚非。读者的渴求、资本的进入、人才的集结,与美国等西方媒体接轨的商业化媒体开始出现。

  中国的报业改革在力量的推动下经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党的十四大以后,事业性质,企业化运营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公司化的运作使各大媒体涌向市场,并随之出现了新兴创办的商业化媒体。

  第二,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各省市的报业开始往集团化方向运作,党报较少的涉及商业因素,集团旗下的晚报、都市报、细分报纸开始走向市场。第三,资本与媒体的融合开始更大范围的市场化运作。资本的追溯说明利益在前方的,作为内容提供商,满足受众的内容需求是取得盈利的先决条件。

  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以前的固化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开始成为社会的主体,中产阶级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中,对于财经类新闻的需求日渐强烈,这是因为从事商业活动或工作需求,财经新闻不可或缺。受众的渴求直接催生了商业化媒体的出现和勃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