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及详解

  • 2022-08-16
  • John Dowson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及详解

  “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在充分就业水平和相应的充分就业(或潜在的)的产出水平上,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

  答: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索洛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根据索洛模型,在稳定状态下,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仅由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决定,这就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答:B(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但并不表示失业率是固定不变的,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失业救助金提高会增加摩擦性失业从而提高自然失业率)

  答:D(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都会导致净出口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在原来的均衡价格水平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如果工人工资不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总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政府支出不变,如果税收减少,则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形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IS曲线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Ⅰ、Ⅱ、Ⅲ和Ⅳ。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不同区域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情况如下表所示。

  A点所处的区域Ⅲ中,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A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促使A点向上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A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假定A点逐渐移动到区域Ⅱ中的B点。在B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B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继续促使B点向上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B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移动。假定B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Ⅰ中的C点。在C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供给。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C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供给的存在,引起利率下降,结果促使C点向下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C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下方移动。假定C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Ⅳ中的D点。在D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供给。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D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供给的存在,引起利率下降,结果继续促使D点向下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D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下方移动。这种过程将继续下去,最后国民收入和利率都将趋向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从而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①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②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③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除了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①失业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高失业率常常与吸毒、高离婚率以及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

  ②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

  答:(1)根据等式YD=C+S,则个人储蓄S=YD-C=5100-3800=1300(美元)。

  2.在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