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经济克服了非典疫情爆发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态势。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特征:
1. 经济较快增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694万亿元,同比增长9.1%,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
2.对外贸易呈现大进大出格局。全年进出口总额8512亿美元,增长37.1%。其中,出口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出口为世界第四位,进口为世界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3.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118亿元,增长26.7%,增幅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固定资产投资42643亿元,增长28.4%,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22.9%。在国有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8.7%,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5.1%,房地产投资增长29.7%。工业投资是带动投资增速上升的主要动力,2003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3%,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4.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842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增幅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7亿元,增长1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6065亿元,增长6.8%。除2季度受非典疫情影响明显回落外,消费品市场基本呈平稳增长态势。住宅、通信、汽车及其相关商品仍然是消费热点,成为带动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
5.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全年商品零售物价下降0.1%。受国内需求旺盛和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于生活资料,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8%。
总体来看,2003年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达到了较高的增长水平,初步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规模偏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调控。
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投资、进出口均保持强劲增长,消费增长平稳,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物价上涨较快,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由于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连续多年利润大幅增加、资金比较充裕,银行利率较低以及各地发展热情高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99亿元,同比增长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059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村投资完成1740亿元,增长26.4%。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按行业分,制造业投资增长75.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3.1%,房地产投资增长4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831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2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05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0.2%和16.6%。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住房、汽车、通讯器材等“新三件”消费增长加快。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4.4%,汽车销售额增长56.5%,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60%。
全国进出口额为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增幅较上年第4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长42.3%,增幅较上年第4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出口增长34.1%,增幅回落4.3个百分点。由于进口特别是能源、原材料进口大幅上升,出现了8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种情况与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增长密切相关。出口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投资需求旺盛、出口快速增长和消费稳中趋旺的带动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重工业增长20.1%,轻工业增长14.9%。能源、原材料和电子通信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等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发电量、原煤、钢材和水泥分别增长15.7%、14.4%、29.5%和23.8%,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分别增长42.1%、92.8%和64.7%,汽车增长24%,其中轿车增长36.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9%,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8%,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8个百分点。其他消费品价格有涨有落,影响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8%。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8.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0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112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9万亿元,增加8246亿元,同比多增664亿元。人民币余额为16.7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
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总体是好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投资过快增长,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国民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国民经济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关口。只要把握好机遇,搞好宏观调控,既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就可以实现平稳发展。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2003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今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经济增长速度在2003年3、4季度分别达到9.6%和9.9%的基础上,今年1季度又增长了9.7%。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经济较快增长的惯性仍将持续。二是微观主体活力较强。2003年企业效益的大幅改善增强了微观主体的信心。2003年4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双双创下近年新高。企业景气指数为136.0,分别比3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3.0和5.0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7,分别提高4.1和8.1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持续攀升,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升温仍将持续。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为2004年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同时采取灵活微调措施,也将继续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四是国际经济环境趋好的可能性较大。尽管世界经济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是逐步好转的趋势。主要国际组织对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的预测均高于2003年。世界经济的这种走势有利于外需的增长,将为我国出口的继续增长创造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偏紧,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对投资和出口增长的制约可能进一步强化;针对某些领域投资过热的问题,中央已出台的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严格控制土地供应等措施将逐步显示出效果,在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将得到遏制,但企业的融资环境、土地要素供给可能会受到较大制约;2003年出口基数很高,2004年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的难度增大。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04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大体可保持第一季度的水平,上半年GDP增长率仍将达到9%以上。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略低于上半年水平,但全年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转载于商务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