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积累之宏观经济

  • 2022-11-13
  • John Dowson

公共基础知识积累之宏观经济

  经济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有: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其中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重点内容,要求考生一定要能够把握。经济部分侧重对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考察。所以考生对这部分的复习要做到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加强运用,在此专家就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供大家参考。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虽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支配和决定性作用,但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比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因此需要借助宏观调控来消减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带来的弊病,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最主要目标有四个,分别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收支平衡(这也是我国贸易的目标),简称“两增一稳保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三种。在经济常识考查中也是一个重点,主要是通过对政府某种手段或者行为的描述让考生判断属于何种调控手段,所以考生应准确理解掌握每一种手段的特点。

  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涉及到经济手段的政策主要有: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如:国家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其中涉及更多的是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指通过国家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强调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但还要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法律和经济手段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而行政手段的运用对市场的调节见效速度快,但行政手段的运用容易介入更多的人为因素,因此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