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六大值得期待的宏观政策

  • 2023-01-10
  • John Dowson

后疫情时代六大值得期待的宏观政策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的影响,全球正在经历一段深度调整期。美国三大股指上周均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单周表现,日经225指数、欧洲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跳水,全球市场一片风声鹤唳。

  面对疫情,外围重挫,A股反倒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除了国内的防控措施及时有效,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超预期的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也给国内经济和,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各业进入加速复工期,后疫情时代,还有哪些政策利好值得期待?

  在经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大幅杀跌之后,A场连续反弹,成交额更是连续10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上方。反观美股,连续暴跌,道琼斯指数2月最大跌幅超过16%。

  实际上,去年年底至今,A股在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都非常亮眼。以202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年内,上证指数涨幅0.71%,深成证指年内涨幅12.28%,创业板指涨幅最大,达到了22.88%。而美股三大股指,除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51%,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下跌,幅度分别为-5.07%和-3.12%。欧洲市场方面,富时100、法国CAC和德国DAX指数下跌幅度分别是-11.09%,-10.19%和-9.96%。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年内下跌-2.84%,韩国综指下跌-5.11%,恒指下跌5.04%。

  从以上数据来看,A股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了,也难怪疫情之下,不少国际投行都把目光集中到了A场。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中国股票市场将成为新冠病毒下的“避险资产”,提高中国股票在其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中的权重,中国股票市场评级由“不变”升为“增持”。

  据Wind数据,从国际估值比较看,经历大跌之后的道指最新的市盈率(TTM)约为20.46倍,市净率约为4.53倍;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分别达到21倍和33.58倍。

  反观A场,上证指数最新的市盈率仅为12.98倍,市净率为1.38倍。深证成指市盈率为27倍,市净率则为2.92倍。显而易见,美股的估值水平整体显著高于A股。

  值得一提的是,A场中表现最好的,莫过于“基建”板块了。不管是传统基建,还是结合今年火爆的科技股行情提出的“新基建”,都大放异彩。财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周一的文章《绝地反弹!注意,现在是基建表演时间》讨论了新老基建的表现和投资机会,欢迎查看。

  A股的强势表现,与春节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对基本面产生了托底作用,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大家战胜疫情、发展经济的信心。

  新冠疫情最终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多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仍不可知,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支持和应急措施主要是应对疫情对医疗系统和经济带来的冲击。

  2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共计向市场投放了3万亿元的流动性,以确保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平稳运行。2月央行分别下调了逆回购操作利率和MLF利率10个基点,受此影响,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也分别下降了10个基点和5个基点。

  此外,为了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央行还宣布增加8000亿元的再和再贴现额度,其中财政部对3000亿元再给予财政贴息,央行则下调了支农支小再利率,这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相当于降准50个基点以上。

  海通证券做了一个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2月份,央行已经进行了数次操作,来应对疫情冲击。

  财政政策方面,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财政政策也明显发力。据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估算,目前已宣布的财政支持规模超过GDP的1.2%(1.2万亿元),主要包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减免企业税费,以及部分定向财政支出。

  其中,最大的部分来自于阶段性豁免三项企业社会保险费(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和减半征收职工基本医保单位缴费,预计减负规模6500亿元左右。此外,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年营收500万元以下)增值税等可能会令公共预算部分承压,而其他措施则可能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例如降低企业电价、对中小企业承租国有企业房产给予租金减免等)。

  另据海通证券的统计,疫情发生后地方债发行明显提速,此外财政部也通过资金拨付、给予企业和个人财政补贴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还出台了针对住房公积金和土地出让等方面的临时性房地产支持政策。疫情爆发对地产行业也产生较大冲击,多地关闭线下销售场所,地产销量下行、施工暂停导致地产商资金链紧张。海通证券统计,2月以来包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出台政策,针对住房公积金和土地出让等方面调节房产市场,具体措施包括延长公积金期限、允许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延长土地开竣工时间等。

  后疫情时代,预计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加码。2月23日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努力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推动经济恢复到合理增长也的确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政府将在医疗和基建领域增加额外支出;而货币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放松。也有经济学家建议启动“新基建”,或者用“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产业政策方面,传闻高层有意扶持新能源汽车和手机产业链。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决策层重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是为了鼓舞地方政府和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而并非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实现某个特定的经济增速。和过去相比,目前进一步加码政策宽松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汪涛预计,我们预计财政政策的支持规模将超过GDP的2%,其中大部分将体现在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之外。预计政府在医疗和基建领域(预计2020年增长10%)额外增加支出以及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定向支持的规模将超过GDP的1%。大部分额外支出的所需资金可能主要来自于准财政渠道(包括城投债)和银行。上述估算并未考虑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税收下降,以及部分政策对国企利润的影响;我们预计这部分规模约为GDP的1%。

  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放松,整体信贷增速有望反弹至12.5%左右。鉴于政府近期又进一步增加了再和再贴现额度,同时市场利率也已明显下行,汪涛认为短期全面降准的必要性有所下降。但是,汪涛依然预计年内央行还会再降准100个基点、进一步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同时在CPI明显回落后,央行可能会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不超过25个基点。2月整体新增信贷可能不及市场预期,但之后有望快速回升,下半年有望反弹至12.5%左右(2019年底为10.9%)。

  此外,即便部分地方政府已边际放松了房地产政策,汪涛仍预计中央政府不会出台全局性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不过,如果二季度房地产建设和投资继续大幅下跌,那么情况可能会有改变。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认为,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一是新的地区;二是新的主体;三是新的方式;四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建议,疫情冲击之下,应当考虑将“消费券”作为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选项之一。“消费券”如同“导火索”。因为当期消费的提振,将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生产端的回暖,进而保障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为下一轮消费提供基础。从传导机制的特点来看,“消费券”政策经常应用于经济萧条、消费停滞之时,相对于传统需求管理政策,其目的更明确、作用更直接,这一点满足当前中国的实际需求。当然,也要对政策的实施方向、范围与细节进行合理设计,对其实际效果、可能造成的财政压力等副作用进行谨慎评估。

  据媒体报道,3月2日,结合疫情情况和有关批示精神,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万辆和4.4万辆,产量同比下降55.4%,销量同比下降54.4%。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情况影响巨大,行业产销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全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

  此外,近期台系IC设计业者开始听到中国政府有意在第1季底前出手,重金补贴5G手机新品8~ 12%的消息,预期这动作短期将有效挽救近期萎靡不振的中国内需手机市场,也让当地手机产业链有机会缓过气来,中长期则有助于2020年全球5G手机市场商机重新由原先低标处再次反弹向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