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 2023-01-22
  • John Dowson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学》,杨冠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汪大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公共行政学》(第4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行政管理》期刊近一年论文 党和政府重要会议报告每年必考《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唐任伍,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经济学》,韩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党和政府经济、社会领域重要改革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在劳动位于一个轴而资本位于另一个轴的图中,脊线是指在此之间包括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能够选择的全部投入品组合的线.

  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 、b 、为三个参数,0a、b1。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量,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现有工厂和其他不变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因此,厂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LTC(长期总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LMC(长期边际成本)。

  指一个厂商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下,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出的水平或状态。此时厂商没有改变其产出或价格水平的动机。在规范的厂商理论中,这意味着厂商选择了一个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

  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条件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类似商品之间存在着的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别使得在不同地点出售的同型号的汽油成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产品差别的企业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完全竞争情况下的那种水平的需求曲线.

  又称斯威齐模型。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48.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49.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守候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51.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是指在寡头垄断条件下,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在此模式下,领袖企业首先依据MR=MC决定其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然后其他企业按大企业定的价格定价并确定其产量。53.

  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经确定的产量。54.

  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X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56.

  边际产品价值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57.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这样一种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它假设一个市场上的价格 改变时不会导致其他市场的价格发生明显的变化。58.

  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 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60.

  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63.

  在所有的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以及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来实现。64.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又称为外部经济影响,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68.

  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69.

  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首创的一种用来研究一般均衡的工具这种框,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既定产出和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分配。72.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73.

  博弈论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阵。不同参与人的利润或效用就是支付。74.

  是指博弈论中的一种均衡,如果给出每个其他局中人的策略,在此均衡下,所有局中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自己的策略。75.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76.

  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78.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80.

  又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指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81.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82.

  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称为信息不对称。其中要涉及到不同行为人之间发生契约关系,否则就无所谓信息不对称。83.

  由于经理或工人可能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即便这样做会减少企业所有者的利润,从而 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经理或工人是为所有者工作的代理人,所有者是委托人。84.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买卖中长期信用工具、实现较长时期资金融通的场所。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环节,泛指资金借贷期长于1年的市场。86.

  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88.

  个人或组织耗费稀缺资源,通过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的管治者,攫取一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这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财产的转移。89.

  被视为经济活动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起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90.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93.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94.

  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98.

  AR=MR=P=SAC=SMC,厂商的利润为零,但正常利润实现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称为收支相抵点。102.

  该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

  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的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有些行业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得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种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帕累托标准。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育明教育的辅导是高校老师+在读研究生、博士联合授课奥,效果非常好,历年北大、北航、、北师大前三名基本都是育明学员,2019年矿大、地大、北体行管录取的研究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育明学员奥。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育明解析】 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在某种意义上说,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是无论你做什么选择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成本。因为对沉没成本无所作为,在做出包括经营战略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活决策时可以不考虑沉没成本。

  【育明解析】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含义是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这一均衡用以纪念著名经济理论家约翰·纳什。

  【育明解析】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经典案例,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例子有寡头,比如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等。

  【育明解析】 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而不是像功利主义者所主张的使每个人效用的综合最大化。最大化标准仍然允许收入不对称,因为这种不对称可以增强激励,从而提高社会帮助穷人的能力。由于罗尔斯的哲学只重视最不幸的社会成员所以它要求的收入再分配比功利主义者更多。

  【育明解析】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这里的乘数为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育明解析】 针对只有竞争性而没有排他性的公有资源的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结论是,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候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育明解析】 未预料到的低物价水平使一些企业认为自己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引起它们减少生产。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由于这种短暂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了反应。

  【育明解析】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2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成员和主席,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格林斯潘同时还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04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他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的这项提名。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五个任期。2005年10月24日,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总是对美国经济过热保持着警觉,只要一出现过热的迹象,他就会采取措施把温度降下来。格林斯潘指挥着美国经济巨轮驶过了暗礁丛生的80年代,使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过去25年来没有人比格林斯潘更胜任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

  【育明解析】(1)垄断的含义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而进入壁垒的三个来源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垄断:

  ① 垄断资源,即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② 政府创造的垄断,是由于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有时候这种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影响,有时候是因为这么做符合公共利益;

  ③ 自然垄断,是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当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着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① 垄断产生无谓损失。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编辑成本确定的垄断产量小于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的效率产量,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最终不购买物品,而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因此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即垄断产生了无谓损失。这种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区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收入,而垄断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② 垄断削弱了市场竞争性。对一个企业来讲,进入一个企业已有自然垄断的市场并没有吸引力。因为进入者知道,他们达不到垄断者所享有的同样的低成本,因为在进入后,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小了。

  ③ 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是以消费者剩余减少为代价的,尽管社会总剩余即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并未改变,但这种物品从消费者向垄断所有者的转移显然使得经济蛋糕中消费者那一块变小了。

  ① 反托拉斯法。利用反托拉斯法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是目的在于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集成,在美国,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又通过了《克莱顿法》,该法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并使私人对此类诉讼(指托拉斯)合法化。问题是有时候公司之间的合并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这种合并效应需要注意。

  ② 管制。对垄断的第二种公共政策是通过边际成本定价制度进行管制,不过这一制度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如果管制者要确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价格就将低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而且,企业将亏损,在收取如此之低的价格时,企业就会离开该行业。面对这种情况,管制者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补贴垄断者,这样政府就承担了边际成本定价固有的亏损,但为了支付补贴,政府需要通过税收筹集收入,这又引起了税收本身的无谓损失。二是可以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但平均总成本定价引起了无谓损失。其次,管制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解决方法是允许垄断者从降低成本中以更高利润的形式得到一些利益。

  ③ 公有制。这种方法在欧洲国家很常见,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的企业。不过,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私有的偏爱通常大于公有制,关键问题是所有权如何影响生产成本。

  ④ 无所作为。以上每一项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其缺点,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通常最好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

  (1)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目标。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② 完全竞争假定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存在独占、寡头垄断、垄断竞争、自然垄断和过度竞争等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因此会损害社会效率;

  (一) 货币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努力稳定经济。(1)赞成者认为,经济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不稳定性。

  ①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总需求,而利率变动改变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需要时间,这种时滞源于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的漫长程序,在市场经济国家尤其如此。

  ① 通货膨胀有许多成本,而且好处很少: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升高、税收负担不合意的变动、改变计价单位引起的混乱与不方便和财富的任意再分配等问题。

  ② 消除通货膨胀的代价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央银行宣布一项可信的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从而直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甚至连这种代价也可以减少。

  (2)反对者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只给社会带来微不足道的成本,而降低通货膨胀所必需的衰退则代价高昂。

  ② 预算赤字代表负的汞储蓄,导致投资减少,引起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减少,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和经济生产,减少了子孙后代的收入。

  ② 赤字只是财政政策的一小部分,仅仅关注赤字是危险的,它使注意力离开了其他各种在各代人中再分配收入的政策。

  ①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国际数据表明了国民储蓄率和经济福利衡量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下面我们从社会选择理论、福利和贫困指标、对饥荒问题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来介绍森的研究工作。

  符合以下三种条件中任何一种选择模式:(1)所有人物同意其中一种选择不是最佳,(2)同意某一项不是次佳,或(3)同意某一项不是最差。至于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的选择情况时,每个包括三项选择的子集合须符合这三种条件之一。这就是阿马蒂亚·森著名的价值限制理论,它产生的结果是得大多数票者获胜的规则总是能达成唯一的决定。

  他的第二个主要贡献,就是引入了个人选择的概念,令公共选择理论内容更丰富。除了社会上可供选择的元素外(譬如政府的税收政策),他印入私人方面的元素(譬如个人利得)。私人元素的排列全由这些元素的拥有人来评估,这种情况与社会元素是有所不同的。他证明了,在尊重个益与做出集体决定之间,有基本的矛盾存在。换言之,没有一个集体决议机制能与尊重个人并存。

  阿马蒂亚·森克服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在这方面充分显示出他的睿智。他的另一项贡献是关于如何比较人际间的满足水平。为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学术文献主要提出了两种处理方法,而阿马蒂亚·森对这两种方法均具贡献。其中一种方法是,就阿罗所定出的四个假设(公理),逐一地加以放宽,并考察放宽的后果。这些公理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更好的做法是增加它们的信息内容。阿罗假设不可将不同人之间的满足程度互相比较,但阿马蒂亚·森却引入满足感的可度量性和可比较性。他及其他学者证明了,如果可具备更多的信息,实在可以扩展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的范围。一旦个人的满足水平可视为人际间可比较的,则你已可以做出不同种类的社会评价。

  常用的贫困指标是收入低于预先设定的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但是这个指标没有理论基础,它也忽略了穷人之间的贫困程度的不同,例如如果社会最贫困的群体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只要他们的收入没有超过贫困线,那么人口比例就没有什么变化。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阿马蒂亚·森从一些合理的假设中得出一个贫困指数:P=H[I+(1-I)G]。这里,H是低于贫困线人口的比例,G是基尼系数,I是对收入的分配的衡量,0I1 。仅在低于贫困线的个人中计算G和I。阿马蒂亚·森阐明了这个指标应用的范围。例如贫困指标对贫困国家非常有用,但是他们的统计数据经常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用森的指标也能进行比较。森的贫困指标最终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为其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人均收入等常用的社会福利指标仅仅体现了平均情况。阿马蒂亚·森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另外一个指标:y(1-G),这里y是人均收入,G是基尼系数。

  阿马蒂亚·森认为产生福利的不是一个人得到物质财产,而是其所得到的机会或能力。按照这个观点,收入的意义在于它创造的机会,但是真正的机会,或者能力,也依赖健康等其他因素。在衡量福利时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标,就是按照这种思想设立的。 阿马蒂亚·森指出很多伦理原则都预先假定人与人在某些方面上的平等,但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同,分配问题从来不能完全的得到解决。在某些方面的平等就要求在其他方面的不平等。我们致力在哪个方面来推动平等和在哪个方面我们不得不接受不平等,依赖于我们如何评 估福利的不同方面。阿马蒂亚·森主张我们应该在个人的能力方面努力争取平等。

  阿马蒂亚·森1981年的著作《贫困和饥荒》是他在这个领域内最著名的研究。人们通常认为食物短缺是饥荒的最重要(有时是唯一)的原因,他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仔细研究了印度 、孟加拉国和撒哈拉国家的一些饥荒情况,发现了其他的影响因素。有些现象不能仅仅 用食物短缺来解释。阿马蒂亚·森指出只有透彻的分析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社会不同团体和如何决定他们实际 的机会,才能深入了理解饥荒,才能找到阻止饥荒发生的办法,或者当饥荒发生时如何限制其影响。

  【育明解析】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和增加国债限额的经济政策,实质是美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大幅增加财政开支和由此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造成国债限额增加。

  (1)理论上讲,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税收变动引起的总需求移动的幅度也要受到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① 当政府减税并刺激消费支出时,收入和利润增加,乘数效应就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支出。

  ② 较高的收入引起较高的货币需求,这又倾向于提高利率。较高的利率使借款成本更高,就减少了投资支出,这是挤出效应。

  ③ 家庭对税收变动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感觉,也决定税收变动引起的总需求移动的幅度:如果家庭预计减税是持久的,认为减税会大大增加他们的经济实力,就会大量增加他们的支出,减税将对总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家庭预计税收变动是暂时的,认为这不会增加他们多少这时收入,从而只增加少量支出,这时减税对总需求只有很少的影响。

  (2)国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

  ① 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为弥补财政赤字缺口,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的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根据乘数效应,在今后年度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② 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通过将商业银行手中的国债转让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加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③ 国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方面,国债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投资规模,增加了政府消费;另一方面,政府债券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利率,可能影响到投资支出;最后,国债使得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减少。

  (3)根据布什2001年6月和2003年5月两次减税方案的内容,可以预期减税政策将对以下几个宏观经济的基本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① 带来高额的预算成本。新的经济增长方案和就业增加计划的成本是9250亿美元(含公债利息)。长期的成本将超过未来75年社会保障精算成本的三分之一。加上AMT的改革成本和将2001年《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协调法》永久化执行的花费,总的成本相当于未来75年社会保障精算成本的2~3倍。

  ② 国民储蓄是潜在的资本。除非私人储蓄的增加超过国家预算赤字的增加,否则赤字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减少。国民储蓄的减少必将带来私人国内投资和对国外净投资的减少,从而导致美国人所拥有的资本存量和未来国民收入的减少。实证研究表明私人储蓄一般能够冲抵20%~50%的预算赤字。国家储蓄的减少通过减少国内投资进一步引起自身的减少。

  ③ 投资利率影响实际资本的形成。预期的未来预算赤字会影响当前的长期利率。也就是说赤字经济的成本不仅仅在于长期,在短期也可能导致长期利率的飙升,从而制约短期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当前1%的GDP的持续减少,将引起10年后利率升高0.5%~1%。

  ④ 对于劳动供给的影响。布什减税法案的许多措施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税后收入。同时可以改变人们的预期来刺激劳动供给。加上减税对于第二劳动梯队进入劳工市场的影响,减税方案是有利于劳工供给的数量增加的。

  ⑤ 分配效应:减税方案将会使得联邦税收体系呈现累退性。按照税后收入增长的百分比来看,高收入人群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低收入人群。布什政府的减税方案使得税后财富的分配趋向不平等。该减税方案下,收入低于1万美元的低收入居民税后收入不会发生任何变动,收入位于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的居民,享受到的待遇是税后收入仅仅上涨0.4%。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居民,他们的税后收入将上涨4.2%。从减税额的分配上来看,收入在2万美元以下占到40.3%的居民只分享到了减税额的1.3%,而收入超过5万美元占居民总数30%的人却占据了整个减税额的85.6%。

  ① 布什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两次减税计划在促成经济的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美国商务部估计,2001年6月以来,超过1亿500万美国纳税者的所得税得到降低;超过2300万小企业因减税而节省出资金用于增加新设备的投资,扩大规模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3300万以上已婚人口从“婚姻惩罚”(marriage penalty)减免中获益;减税带来美国家庭实际收入的增加,并带动了消费的增长。② 2003年美国经济出现了全线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报告显示,美国去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3.1%的增长,成为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虽然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为4%,略低于经济界的预期,但美国各大媒体和政府网站均在该日的文章中盛赞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极大地刺激了2003年的经济复苏。减税政策成为促成目前美国经济全线复苏和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关键因素。

  ③ 不过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我们考察布什减税政策在今后的效果的时候,还应该看到减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际中的缺陷和问题。从理论上讲,政府在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遵循如下法则: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追求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在政策效应相同的情况下,追求成本的最小化。从前述减税计划内容的介绍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布什减税政策对于经济增长而言,负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要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正面的促进力量必须效果明显并保持持久,从而抵消政策带来的负面效果,产生出正的经济效应。布什减税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减税方案没有很好地设计,不能实现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大化和负面效应的最小化。从而使得布什的减税政策长期效果并不看好外,也可能造成高昂的实施成本。

  ④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布什减税政策对于短期经济问题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归结如下:从短期看,最核心的经济问题在于美国当前的生产能力过剩。因此,短期内,刺激公众对现有生产能力水平下的产出物品和服务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复苏的关键。然而,由于布什减税政策并非针对短期经济状况而制定,所以它在短期即使对刺激经济复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温和而有限的。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低于人们的普遍预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从长期看,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加大整个经济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增加依赖于国民储蓄的增加。布什减税方案对于经济有着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然而同时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效果。只有当减税方案对经济的刺激超过了它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产生的负面影响时,才能说减税方案对经济是促进的。目前的研究显示正面影响减去负面影响以后的净影响很小,很大可能上将会为负。因此可以认为,从长期来看,布什减税政策很可能得失相抵,并且付出高昂的成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