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 2023-03-19
  • John Dowson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4日中午,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为两位来自MIT的教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以及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值得一提的是,阿比吉特·巴纳吉正是埃斯特·杜夫洛的博士论文导师,同时也是夫妻。

  第一位获奖者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是MIT教授,1961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位获奖者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同样来自MIT,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她不仅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同样也是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第三位获奖者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和总统教授学者奖的获得者,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

  值得一提的是,阿比吉特·巴纳吉正是埃斯特·杜夫洛的博士论文导师同时也是夫妻。两人曾合著《贫穷的本质》一书,两位作者在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埃斯特·杜夫洛于2010年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这一被称作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项专门颁发给40岁以下、为经济学思想和知识做出卓越贡献的年轻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为该评选中最年轻奖项,于1969年才首次颁发,截至2019年共81人获奖。与其他奖项相比,获奖者普遍高龄,其中74位均在50岁以上,曾出现90岁高龄奖项得主。

  观察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名单,获奖者的研究领域确实较为分散。从2009年至今,获奖经济学家的领域分别是:企业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计量学、博弈论、金融经济学、规制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治理、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共获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构建出的模型,解释了市场经济如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知识相互作用,为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提供了方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为该研究方向的奠基人。泰勒把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到了经济学的决定分析中。他通过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证明了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的。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为很多领域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制定,提供了一个智力基础。

  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安格斯•迪顿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供了定量测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来更准确地定义和测量贫困,对更加有效地制定反贫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的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对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而获奖,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经济学奖的现象。梯若尔在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评选委员会指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当前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走势的标准工具,为职业投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另外,席勒还曾成功预测了美国2008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因阐明了“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而获得表彰。沙普利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而罗思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凭借对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而获奖。西姆斯研究短期经济政策的作用,反映出对宏观政策效果的关注。而萨金特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分析而获奖。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等经济现象。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因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而获奖。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揭示了使用者组织是如何有效管理公共资源的。威廉森的研究则发展了有关公司作为一些架构安排解决利益冲突的理论。

  尽管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学家尚无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诺贝尔经济学奖引发国人的热议。其中不少获奖者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其中,楼市、消费、创新和全球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最关心的中国经济话题。

  在过去十年间,楼市是中国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长久没有定论。中国的楼市同样吸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关注。至少有四位诺奖得主对此作出评论——

  2007年诺奖得主罗杰·梅尔森和201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都提出过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谈及,中国房地产下跌风险较大。2015年诺奖得主安格斯·迪顿曾诙谐地表示“我们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丈母娘市场”;而2013年诺奖另一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则直言中国的房地产情况非常复杂,自己也很难读懂其中的奥秘。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过去十年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共有两位“中国女婿”,分别是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以及2013年诺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

  来源:凤凰网财经连环线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签署了他最后的遗嘱,将财产中的最大一份给了一系列奖项,即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初始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俗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的奖金来自诺贝尔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随着诺贝尔基金的收益变化,诺贝尔奖的奖金有所浮动。

  2001年至2011年的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奖金下调为800万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财务状况好转,奖金改为9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4万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