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训三 宏观经济

  • 2023-04-06
  • John Dowson

特训三 宏观经济

  A项不选。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数据的月份变动可适当反映经济发展。

  B项不选。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计算在内。

  C项不选。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上涨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价格指数的上升和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来表现。

  D项当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最基本的指标。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总体特征,所以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其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量。故本题选C。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经济活动成果的最概括的总量指标。

  B项符合题意。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CPI是反映国家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

  C项不符合题意。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简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者购买中间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PPI是反映国家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

  D项不符合题意。GIP是通用信息门户系统的简称。在该系统中,用户不需要专业的编程技术,只要能打字、能上网,就能自助实现其预期目标。其不属于经济指标。

  解析:在宏观经济学中,成年人并非只有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两类,其范畴还包括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前者被称为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而后者则属于非劳动力人口。可知,经济学中,失业人口被统计在劳动力人口中。故本题选B。

  解析:宏观经济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A项属于。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B项属于。经济增长一般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C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就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D项属于。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不发生大幅度波动,在此基础上对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包括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性和具体价格的变动性两方面的内容,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解析:A项不选。CPT是Carriage Paid To的缩写形式,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但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

  B项当选。RPI即零售物价指数,是Retail Price Index的缩写形式。RPI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C项不选。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形式。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D项不选。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形式。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解析:通货膨胀是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上涨,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

  D项包括。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因此紧缩货币供应量能够调节货币数量与经济实际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缓解通货膨胀。

  解析:A、B、C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在宏观层面研究经济活动时,主要把市场归结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产品市场上,有无数有形和无形的产品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上,所有金融资产(银行存、证券、保险、信托等)在这里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劳动市场上,作为劳动供给方的劳动者和作为劳动需求方的企业、政府在进行交易并形成劳动价格和就业量。

  解析: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收费、罚没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A项当选。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照法律法规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的实物或货币,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

  B项不选。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由于利润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有利润才能缴纳,没有利润则无法缴纳,因此,利润收入稳定性、可靠性不强。

  C项不选。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国外借款、国内公债收入、国库券收入以及专业银行购买财政专项债券等,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D项不选。罚没收入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等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没收的非法财物及其变价收入。罚没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由于行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有过错的方式、程度是不确定的,且罚没是一次性和不连续的,因此,罚没收入不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解析:A、B、C三项属于。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个人得到的收入总和。从国民收入中减去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和社会金,再加上政府对个人的各种转移支付,就是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是生产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要素收入的总和。失业救济金、个人养老金属于转移支付,理财产品收益是资本要素带来的收入,都属于个人收入。

  D项不属于。银行信用是银行专门为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发放的,以其每月工资收入作为金额判断依据,用于个人消费的个人信用。由此可知,银行信用是用于个人消费的,而非个人收入。

  解析: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故纸币不能随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准。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故本题选A。

  解析: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包括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其中包括公开国债的买卖)。D项属于财政政策工具中的财政投资。故本题选D。

  C项当选。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具有短期的、局部的特征。

  D项不选。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有就业要求的人即使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仍因总需求不足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

  解析: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经济在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总需求冲击导致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在短期中,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产量增加意味着就业增多,从而使失业率降低;物价水平上升也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上升。故本题选D。

  B项有利于。提高个税起征点后,中低收入人群缴税减少,可支配收入随之增加,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D项不利于。提高个人利率会导致需支付的利息增加,可支配收入随之减少,不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解析:A项不选,B项当选。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所以,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的普遍上涨,而通货紧缩表现为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下跌。

  C、D两项不选。出现通货紧缩时,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最终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是通货紧缩的标志,经济增长率下降是通货紧缩的结果。

  解析:A、C两项不选。当发生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物价会持续且普遍上涨,对以固定收入为生的工薪阶层和离退休人员不利。

  D项不选。当发生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时,债务人所欠债权人的资金贬值,因此对债权人不利,但是对债务人有利。

  解析: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等。①表述错误,扩大财政赤字,需要增加财政支出。②属于货币政策。故本题选D。

  解析:A项当选。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等。税收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B、C、D三项不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及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我国货币政策一般性工具包括:①存款准备金。央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再贴现。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③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减少,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可用于的流通货币增加,金融机构可用于的资金增加,社会的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故本题选A。

  B项不选。政府购买性支出既包括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社会文教费、各项事业费等,也包括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如基本建设拨款等。政府购买武器装备属于购买性支出。

  C项当选。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地转移。转移性支出分为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政府对灾区进行救济属于转移性支出。

  D项不选。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修铁路属于政府投资性支出。

  解析:A、B、C三项属于。经济杠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包括价格、信贷、税收、工资、奖金、利率等。

  D项不属于。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指标属于宏观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

  解析:广义的财政挤出效应包括赤字挤出效应和公债挤出效应。赤字挤出效应是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赤字,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向私人借贷资金市场筹措资金,从而使市场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支出相应地下降的现象。公债挤出效应是指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门的资金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故本题选A。

  解析:①②描述正确。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

  ③描述正确。中央银行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④描述错误。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最合适。

  ⑤描述错误。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较合适。

  解析: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增加、技术和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故本题选D。

  解析:为保证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或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就叫作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之一。该政策能增加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故本题选A。

  解析:政府预算的主要原则包括:完整原则、统一原则、年度原则、可靠原则、公开原则等。其中,可靠原则是指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统一原则是指国家预算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口径、程度计算和填列。公开原则是指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题干中“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开,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状况”“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体现了财政预算的公开原则。财政预算公开,对于群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基层预算管理法制化、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题选D。

  B项不选。配给制是国家在战时等特殊条件下实行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一般不实行配给制。

  C项当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当市场上的农产品过剩时,政府对其予以收购,可以避免出现农产品因供大于求而价格过低进而使农业生产者利益受损的情况。

  解析:A项不选。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救灾资金不属于政府购买。

  B项不选。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以消费者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救灾资金不属于消费支出。

  C项不选。投资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救灾资金不属于投资支出。

  D项当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再分配而实现的。在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农业农村部对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等给予适当的救灾资金扶持帮助,属于转移支付。

  解析: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的货币政策。故本题选A。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的市场价值。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GDP是一个地域概念,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即只要是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创造的,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DP。张某在英国工作,其收入应计入英国的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即只要是本国或本地区居民,无论是在本国或本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张某是在英国工作的中国公民,其收入应计入中国的GNP。

  解析:A、B、D三项当选。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C项不选。储蓄是指居民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储蓄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解析:A、B、C三项当选。从失业产生原因上分类,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D项不选。按就业意愿分类,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其中,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造成的。

  解析: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一国(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量。狭义的货币即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是指在狭义的货币M1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分为三个层次,即M2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是M2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债券,M4是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故本题选BD。

  解析: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包括征税和发行公债。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与再贴现、利率政策等。故本题选ABCD。

  解析:严重通货膨胀时,应采用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经济。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而进行的活动。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被认为是失业。在解决失业问题时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相配套。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充分就业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结构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首先,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其次,在通货膨胀中,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指一定时期内的持续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上涨。最后,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同样的道理,通货紧缩一定表现为物价跌落,但物价跌落未必就是通货紧缩。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计入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化。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恶性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和服务水平的极端迅速上升。在经济学上,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迅速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就失去了价值。制止恶性通货膨胀需要一系列特别的政策组合,涉及汇率、公共预算、货币供给以及某些情况下对工资和物价的直接措施。在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中,经常是一种新货币被引入以取代旧货币,税制也会改革。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短期内政府的购买支出增加,从而增加了总需求,进而增加了总产量,从而导致了物价水平小幅度上升。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特点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必须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微电子工业和现代制药业在生产过程中,知识技术的构成水平较高,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故本题选A。

  解析: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该国的失业率是60万÷1500万=4%。故本题选C。

  解析:A项当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空缺职位,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B项不选。摩擦性失业是指由劳动供需的暂时失调而产生的失业,即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C项不选。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D项不选。技术性失业是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主要是指由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B项符合题意。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发展水平高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才有更大的消费能力。

  解析:A项当选。中间产品是指一种产品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从初级产品加工成提供最终消费的最终产品之间的状态。如棉花是初级产品,投入生产过程后得到的棉纱、坯布、色布及裁剪的服装面料等都是中间产品。

  B、C两项不选。初级产品又称原始产品,是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鲜奶和柳条属于初级产品。

  D项不选。最终产品是指由生产者生产出的,又在同期内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皮带属于最终产品。

  解析: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率的变化、资本存量的变化、劳动供给的变化。由此可知,总供给的决定因素不包括利率的变化。故本题选A。

  解析:A、B、C三项不选。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的特征。所谓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所谓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而如期偿还,而且要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所谓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由政府根据国家财政资金状况灵活加以确定,而不是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解析:绿色GDP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在现在的GDP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的因素。具体而言,绿色GDP从GDP中扣除了由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引进“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故本题选D。

  解析: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是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包括:①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货币持有量的实际价值,更多的实际财富刺激消费支出。②利率效应。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求的货币量,家庭将这些货币变为有息资产,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支出。③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降低利率,使美元贬值,刺激净出口。故本题选A。

  解析:A项不选。自愿失业是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B项不选。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C项不选。需求不足性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

  D项当选。摩擦性失业是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由于改换工作岗位或工作地点出现的暂时性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解析:A、C、D三项不属于。微观经济是指单个经济单位和单个经济活动。如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个家庭收入的使用,单个企业的产量、成本、利润,某种商品的需求、供给和价格等。A、C、D三项都是针对单个经济单位而言的,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B项属于。宏观经济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是指整个社会范围的经济活动,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等。该项的“人均GDP”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解析:A项不选。降低进口关税后,进口国外手机的税费降低,手机进口商成本降低,有可能降低手机的售价。

  解析:A项不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B项不选。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财政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C项当选。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D项不选。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衡量的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解析: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的量。供给能力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制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在短期内,经济制度、技术水平和资本的投入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看成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能力就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故本题选C。

  解析:A项不选。经济危机是指一国(或地区)或多国的国民经济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出现负的经济增长率。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积压、物价下跌、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多。

  C项当选。滞胀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D项不选。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变量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中发生的起伏运动,主要指短期内宏观经济指标对其长期趋势的偏离,如实际产出、总收入、总就业等。

  解析: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会下降。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会变小,从而降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均相应缩减。故本题选C。

  解析:A项不选。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缩小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并不是人们改变旅游习惯的根本原因。

  B项当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原因,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居民旅游已经从追求美丽风景走向追求美好生活。

  C项不选。居民消费水平受价格的影响,价格下降,消费的需求就会增多,反之则减少。旅游服务价格下降,有利于促进消费,但这不是居民旅游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项不选。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较高,则表明家庭收入较低。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家庭日常食物支出增加,相应的,恩格尔系数会上升。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故不会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

  B项当选。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这种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滑,并导致失业率上升。

  C项不选。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及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其中,增加政府支出的途径是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对个人的转移支出等。国家公共开支增加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D项不选。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它能反映直接影响一般民众生活状况的物价趋势,许多国家通常用它来代表通货膨胀率。当CPI大于3%的时候就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CPI大于5%的时候是严重的通货膨胀。CPI系数上升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故不可能导致CPI系数上升。

  解析:财政缺口是指不同政府之间各自的收入与承担的事权所需要的支出之间的不相等,它反映的是一个多级政府间支出职能和收入能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A项不选。为了确保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尽早触底复苏,当前最有效的措施是下决心扩大减度,并用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缺口,这样既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又可以提高社会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国债发行量反而不利于弥补财政缺口。

  B项不选。国家财政收入根据具体的渠道可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由于利润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有利润才能缴纳,没有利润则无法缴纳,故利润收入稳定性、可靠性不强。且国有企业才需要向国家上缴部分利润,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向国家上缴利润。该项说法不准确。

  C项当选。一般性财政支出是指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等“三公”经费在内的,用于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的财政支出。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是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合理利用,进而有利于弥补财政缺口。

  D项不选。政府不发行股票,扩大股票发行规模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不能实现弥补财政缺口的效果。该项举措与弥补政府的财政缺口无关。

  解析:根据我国的税法,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印花税、资源税、增值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享收入,不属于中央政府100%固定收入。

  A项不属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中,证券交易的印花税94%归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其余6%和其他印花税归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项属于。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是政府向消费品征收的税项,征收环节单一,该税多数在生产或进口环节缴纳。消费税100%归中央政府收入。

  C项不属于。资源税以开发利用国有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以重要资源品为课税对象,旨在消除资源条件优劣对纳税人经营所得利益影响的税类,包括矿产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资源税中,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D项不属于。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平分增值税收入。

  解析:A项当选。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政府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B项不选。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热或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就是指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具体是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

  C、D两项不选。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中没有缓和性和控制性财政政策。

  解析: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大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对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解析:A项不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移动支付在使用过程中依然执行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因此移动支付的普及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B项不选。移动支付的普及减少了现金的使用,但是并没有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因此不能有效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C项不选。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会导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减少,因此也不会导致央行逐步减少货币供应量。

  解析: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调节利息率属于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范畴。提高利息率,人们会将更多的钱存入银行,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因此储蓄会增加,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就会减少,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相反,储蓄则减少,人们可支配的钱更多,投资和消费就会增加。故本题选C。

  解析:因土豆大面积的种植,土豆出现滞销态势,价格出现下跌,说明之前在进行土豆种植时存在盲目投资和不了解市场行情的问题。因此,土豆种植户应分析市场现状,把握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减少对土豆种植的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对土豆进行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土豆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B项盲目增加投入,扩大种植的做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

  解析:税收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内在功能。税收职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③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税收的这种特点,使其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既反映了经济是税收的来源,也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与减、免税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引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总体来说,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能够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同的税种,在分配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具有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低收入者适用低税率或不征税的特点,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征税,能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和引导消费的目的。

  解析: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统筹资金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刺激消费需求,能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进而推动经济复苏。故本题选A。

  解析:A项不选。下调存基准利率,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息进行,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投资需求。

  B、D两项不选,C项当选。下调存基准利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用于刺激经济发展,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缓解通货紧缩压力,而不是通货膨胀。

  解析:①不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A、B两项不选。当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导致劳动过剩时,便会产生结构性失业。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的三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标准、工会的垄断力量和效率工资。因此,A、B两项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C、D两项当选。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其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一般来说,一些摩擦性失业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因为,首先,摩擦性失业是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其次,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工人们寻找最适合自己技能的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

  解析:A项说法错误。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但居住消费大类中并不包括居民购房消费。

  C项说法正确。CPI是一个滞后性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D项说法错误。一般来说,PPI对CPI进行正向传导;在特殊情况下,PPI与CPI之间还存在后者向前者的逆向传导。

  解析:黄金是一种稀缺性贵金属,流动性高,变卖性高,容易变现,而且黄金的价值稳定,风险性低,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故本题选ABCD。

  解析:2021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生产稳中有升,需求继续扩大;就业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A项“下降”应为“扩大”;B项“上升”应为“下降”。A、B两项的表述不能辅证“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故本题选AB。

  解析:A项说法正确。设置限价是为了抑制价格上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商品的价格低于正常的市场均衡价格,引起消费者需求增加,导致商品供不应求。

  B项说法正确。设置最低限价是为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商品的价格高于正常的市场均衡价格,引起生产者生产行为增加,导致商品供大于求。

  C项说法正确。进口配额限制指的是一国对于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在规定的数量、金额范围内方可进口,超过范围则不许进口,或实行许可证制。进口配额限制会导致国内该商品数量相对减少,需求大于供给,引起该种商品涨价。

  D项说法正确。出口配额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自动限制本国或本地区的某些商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数额,超过规定的数额则禁止出口。出口配额限制,会导致国内该商品数量相对增加,供给大于需求,引起该种商品降价。

  解析: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了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货币购买力指数,实际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含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服务性支出价格指数)的倒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一项宏观经济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能力相关,两者成反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通货膨胀会直接使市场流通的普通货币出现贬值。而债务人能用贬值后的货币进行偿还,等于债务贬值了,债务负担减轻,所以通货膨胀对债权人不利,对债务人有利。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人们收入结构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为:以工资或薪金收入为主者受到损失,以利息和租金收入为主者受到损失,以利润收入为主者受益。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奥肯定律”,即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其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虽然可以抑制经济过热,但会使整体资金市场流动性下降,使货币供应量锐减。故本题判断错误。

  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短期效果是价格水平小幅上升并且GDP水平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总产量,使得劳动要素需求增加,当期工人工资上涨,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税收是政府用来改变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它通过对不同的人征收不同数量的税收而直接地改变收入的分配;第二,它通过改变市场的相对价格而间接地改变收入的分配。故本题判断正确。

  解析: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其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供需关系来体现的,而“国家对民生的投入”是为了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体现的是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故本题判断错误。

  2023广西梧州市拟聘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为藤县事业单位人员公示

  2023四川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下属事业单位泸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中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补充1人公告

  2023广西梧州市拟聘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员为藤县事业单位人员公示

  2023四川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下属事业单位泸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中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补充1人公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