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教”为农村孩子铺一条路

  • 2022-12-31
  • John Dowson

“资教”为农村孩子铺一条路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曾表达了对乡村教育留不住人才的担忧。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脱离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能够脱离贫困。”在近日召开的“资教工程”创新教育扶贫研讨会上,来自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规模小学的“资教教师”龙涛介绍了自己“反哺”乡村教育的心路历程。这个曾在新疆总队文工团服役8年的小伙子,是整个晴隆县唯一能作词作曲演奏乐器的人。他转业后本有更多选择,然而第一次来到学校教孩子们唱歌的情景让他至今难忘:“‘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眼……’只是轻敲了几下键盘,几十个孩子就将我围在中间,放声歌唱起来,瞬间,简陋的教室变身欢乐的海洋。”

  如今在中国福利基金会传梦基金“资教工程”资助的第一所公益学校——规模小学中,已有6名像龙涛这样的“资教教师”。与传统捐助校舍硬件设施教育扶贫项目不同的是,“资教工程”通过一整套科学创新的制度设计,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乡村学校最薄弱的师资入手,有针对性地聘请贫困地区有志于从教的应往届师范毕业生去当地的农村学校教学,使得贫困山区孩子获得与城里孩子均等的教育资源。

  “近十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再加上不少爱心人士的捐助,县里的农村校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都在改善,但在教育方面上始终存在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在谈及乡村教育的问题时,规模小学校长龙江感到担忧。

  在“资教工程”到来之前,规模小学是一个边远贫困地区的村级完小,全校6个年级7个班366名布依族孩子的全部课程仅有8名公办教师承担,人均工作量达每周25节课。

  “之前也有不少爱心人士前来支教,但短暂的支教和援建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龙江说,“2013年的时候,传梦公益基金就已捐赠了74台电脑,但由于没人会用,搁置了一年多,直到今年5月‘资教老师’的到来,才开了电脑课”。

  师资匮乏是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地方政府在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时,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很多乡村学校的师资大多是聘请的临时代课教师,待遇很低,不但留不住人,还有很多音体美课开不起来。

  然而,本土化“资教教师”的到来,使规模小学的教师数量从9人上升到15人,平均年龄从45岁下降到35岁,不仅给全校孩子按年级开设了音、体、美、英课程,而且还为三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和计算机课,由专门的教师教学。课外活动开设了绘画、篮球、剪纸、跳绳等辅导班。

  “以前从来没有人教我们英语,也不知道唱歌还有简谱,现在学到了很多,想多学几首英文歌。”10岁的孙玉清是云南腾冲蒲川乡户弄小学四年级的傣族姑娘。说起收获时,她兴奋不已。

  龙江坦言,课堂由语文、数学作业课替代、正式教师不足、兼职老师缺乏专业知识,是“资教老师”来之前学校音体美课程教学的常态,直到“资教老师”的到来才让这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拥有了七彩课堂。

  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是通过心灵,抵达心灵的工作。“‘资教工程’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长期参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研究的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说。

  来自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的教师张艺茹是“资教工程”的志愿者。她对记者说,“资教工程”聘用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师范毕业,因为缺编、待遇等原因未能进入体制内的他们,对于“资教工程”提供的薪资待遇和培训机会倍加珍视。此外,基金会还设立了“资教奖金”奖励那些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乡村教师。

  “只有不断提升资教教师的素质,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也才能最终留得住人才。”传梦公益基金秘书长罗杨为说,资教教师最期盼的就是“资教工程”提供的培训进修机会。

  传梦基金发起人孔维出生于贵州,多年从事公益事业的她,在这个公益项目设计之初并没有从师资这个根源入手,而是想采取传统的公益模式向家乡山区捐钱捐物。“学校不能接受财物,而且现在的孩子不缺钱,孩子缺的是老师,我们也不希望孩子养成不劳而获,伸手即得的坏习惯。”山区校长的一番话,加上对多所山区学校的实际调研,孔维团队意识到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老师。

  不是短暂的支教,也不是直接的实物援助,变“支教”为“资教”,从发现和激励乡村教师入手。贫困落后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教师资源的长期匮乏,“资教”着眼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最薄弱的课程,通过聘请贫困地区本地师资力量加盟项目小学,在项目小学设立“资教奖金”对全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通过为乡村教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等途径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相对均衡和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正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传梦公益基金正在探索的“资教工程”相较于以往支教项目的不同之处。

  “资教工程”自2014年5月启动以来,已在贵州省晴隆县、云南省腾冲市遴选了12所项目学校,招募资教教师48人,受益学生2700多人。

  全国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认为,“资教工程”从补充、增加师资资源入手,注重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抓住了当前教育扶贫的核心问题。“资教工程”提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未来,把改变家乡当作人生理想,是新时期教育扶贫理念的一个创新。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说,应关注草根、关注民生的特性,集合和动员社会力量,对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拾遗补阙,消除教育死角,扶贫扶智,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本报记者 白雪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