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小费简史_美国

  • 2023-01-31
  • John Dowson

酒店小费简史_美国

  据专家考证,小费起源地并非美国,而是英国,起源的时代却有不同说法。欧洲的小费习俗,被到欧洲旅行的美国人带回了国内,而后又传到了亚洲,那么各国的小费习惯是怎么样的呢?今日分享专栏作家盖文先生对酒店小费历史的考究。

  这两年简史风行,尤瓦尔.赫拉力的简史三部曲风靡全球,我也效颦下,写写酒店简史。几周前写过浴室简史从公共澡堂到独立浴室,酒店经历了多少年? 酒店浴室简史,这次撰小费简史。小费,在中国酒店业,是一个轻松而沉重的线年前,在酒店门口向客人索取小费的酒店员工们。图片来自我收藏的画刊,不过我相信这张照片是“摆拍”的。

  据专家考证,小费起源地并非美国,而是英国,起源的时代却有不同说法。小费的英文单词主要有两个:Tip和Gratuity。Gratuity这个单词在16世纪20年代年就出现了,而Tip这个词作为口语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早期。

  这样的薪酬标准,看上去实在不那么吸引人,和中国当前的四五线城市的酒店职员差不多。但是,如果算上小费收入,这些酒店职员的日子还是过得算滋润的。

  关于酒店的小费,记载得非常详细的一本书,应该要算《丽兹酒店的乔治》。乔治的原名是乔治·克莱坦·法夫塔基斯(GeorgeCretan Fafoutakis),他于1915年加入伦敦丽兹酒店,一直效力到1960 年退休(其间有短期的离职),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担任首席礼宾司。他在 1959 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他为酒店工作的近四十五年里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写“小费”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担任丽兹酒店首席礼宾司的乔治·克莱坦·法夫塔基斯收入颇丰。很多喜欢他的客人,每周给他五六英镑小费都是司空见惯的。一战结束后不久,希腊代表团访问英国,住在丽兹酒店,代表团团长给了乔治一大袋现金,一共 12000 英镑(相当于2015 年350 万人民币,1920年前后的1 英镑相当于2015 年的311 人民币),并告诉他:“如果哪个代表团成员需要用钱的话,你就把钱给他,把支出登记在本子上,让他签个名。”

  乔治收到的小费还不只是英镑。有一次他被石油大亨卡洛斯特召唤到酒店套房,这位富豪对他说:“把那个盒子带回家,乔治,我希望你能够好好享用。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它对你肯定大有好处。”乔治兴奋不已地把这个精美的盒子搬到楼下工作间,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里面是一箱胡萝卜——这是卡洛斯特最喜爱的食物,他曾屡次向乔治提到它的诸多益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伦敦高端酒店业,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酒店穿“职业”的员工需要支付给酒店“雇用费”以获得他们的工作机会。在伦敦丽兹酒店,负责召唤车辆、帮助客人上车和下车的门童,每周需要付给酒店 15 先令。餐厅衣帽间的接待员每周支付的雇用费高达15英镑,但是因为他们的小费有时候会高达50到110 英镑,所以这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纽约华尔道夫历史上最有名的员工,应该要算餐饮部侍者总管奥斯卡。奥斯卡在他的传记中讲过他早期在纽约一家纽约的Hoffman酒店打工的经历(大约1890年前后)。酒店老板经常在游艇上举行派对,和一帮富人朋友玩牌赌钱,让奥斯卡去服侍。

  奥斯卡第一次到游艇,老板就为他的牌友们确立了一个规矩:“赢得最后一局的人要把一半钱分给奥斯卡”,作为小费。游艇靠岸,他告诉奥斯卡:“客人们上岸的时候,你负责清理桌子,留在牌桌上的东西都归你所有。”一听到这个,奥斯卡马上跑到牌桌前,桌上留着不少钱物,清点下来,一共有49美元(相当于2018年的9000元)。要知道两年前奥斯卡在酒店担任餐厅跑堂的月薪才18美元。

  1893年华尔道夫酒店开业,奥斯卡担任酒店的侍者总管,酒店在1896年接待了一位特殊贵宾——来自中国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在酒店住了多日,离开时博得了满堂喝彩,他给住在华尔道夫酒店的每一位女客人赠送了一大蓝玫瑰,这在酒店业应该是“前无古人“的做法,为中国大大增了光;给酒店的500多位员工每人赏赐了慷慨的小费——尽管奥斯卡并没有透露小费的具体金额,但形容这小费“比每个希望获得小费的人所期望得到最多的金额还要多”。

  不过,“小费”这一舶来品在美国引起了诸多争议,遭到不少人的,因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给小费”和“”、“平等”精神不符。1904年,在美国的乔治尼亚州,好事者组织了一个“反小费联盟”,超过10万人参加。还有好几个州甚至通过了法律,宣告给小费为违法行为,1909年华盛顿成为了第一个出台法律禁止小费的州。

  在美国被“小费习俗”所同化后,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的日益兴盛,给小费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通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现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流行小费文化。

  维基百科曾经给出过一份全球的“小费地图”,按照不同的颜色,以小费的盛行程度和金额大小,来标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见下图)。从这份地图上你可以看到,除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部分亚洲和拉美国家,几乎全球都在给小费。美国小费文化似乎是最厉害的,支付15%-20%的小费仅仅是表示“服务还过得去而已”。

  这份地图没有标注阿拉伯半岛的小费行情,不过我获悉在迪拜等中东大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小费还是相当流行的,而且中东富豪们出手极其豪阔。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她的一位年轻的亲戚曾经在迪拜丽思卡尔顿酒店担任礼宾员,当他为一位中东豪客提供行李服务时,豪客问他:“你曾经得到过的最多的一笔小费是多少钱?”年轻的礼宾回答是“100美元”,于是豪客就给了他300美元——比之前最多的一笔小费高出两倍。

  但日本名导北野武的新书《北野武的小酒馆》,他讲到了寿司店给小费的事情。他和他当时的师父经常去一家寿司店,吃寿司他们一般会花费10000日元,而给出的小费通常是30000日元----- 小费是餐费的3倍。这应该是北野武作为电影导演成名之前(70年-80年左右)的事情了,不知道日本现在是移风易俗了,还是我们根本没搞明白到底小费在日本是怎么回事儿?

  说回国内吧。绝大部分国人都没有给或收小费的习惯,但实际上作为消费者,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给小费——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如果你入住国内很多五星级酒店,尤其是国际品牌酒店,你的住房账单上经常会有一项“服务费”(增值税改革之前是“税及服务费”),差不多是房价的16%左右,这实际上有一部分就相当于小费。如果你去像丽思卡尔顿这样的酒店用餐,餐费基础上通常也会外加16%的服务费。

  但是,国内酒店的所谓“15%服务费”,和欧美酒店、餐厅直接在消费金额基础上再增加10%-20%的“小费”似乎还是很有区别的。我们的“服务费”都进入了酒店营业总收入,至于会不会专款专用,分配给,并无确切的规定,相信大部分酒店也没有这么做。而在欧美很多国家,这些小费或服务费(至少相当一部分)是必须分配给员工的,行政人员不能染指。十多年前星巴克在美国还遭遇过员工集体诉讼,并被法院裁定:小费必须由一线咖啡师分得,经理级员工(包括助理经理)都不得分一杯羹。

  中国酒店业应不应该推广小费做法?在人工成本一再看涨、员工流动率日益高企、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我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这不仅有助于缓解酒店业的成本压力,也可以奖励优秀服务从业者。对于酒店在消费账单上增加的10%-15%的服务费,则应当专门用于支付一线员工的报酬,不应落入经理们的腰包,业主也不能将其收入囊中。对于酒店司机、行李员、整房员的优质服务,则不妨用小额现金进行奖励。

  “施舍”是你什么也不做,别人出于同情你而给予援助。“小费”是你为别人提供服务,让他们觉得开心和满意,而以金钱的形式表示感谢。正如20世纪初期,当“丽兹酒店的乔治”告诉英火大亨巴斯尔他打算离开丽兹酒店,因为他不想当一位“依靠乞讨小费为生”的人,巴斯尔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你错了。你不是一个乞讨者。无论人们给了你什么,都是你应得的,那是因为他们感谢你的工作和服务。

  任何一个得了小费(不论多寡)而不懂得感谢客人的斯塔特勒员工,如被我发现,我一定请他另谋高就。从公共澡堂到独立浴室,酒店经历了多少年? 酒店浴室简史“豪华酒店之父”凯撒·丽兹的传奇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