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立意 微观诠释

  • 2022-11-18
  • John Dowson

宏观立意 微观诠释

  2012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刘文嘉、耿建扩、齐芳报道的《东方人类是否从这里走来?——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之一》一文很有艺术特色。

  首先,题目制作别具一格。它用疑问句做题,通过设问“东方人类是否从这里走来?”带给读者的悬念非常抢眼,也最能吸引读者好奇心,使人不由自主地要读完全文。

  其次,在叙事方法、描写技巧及选词炼句、篇章结构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本着“宏观立意、中观布局、微观落实”的指导方针,作者在文中夹叙夹议地通过微观的细节描述,展示宏观现象的主题,并生发议论,将积聚在心中的想法,痛快地写出来,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三,语言和细节描写极富感染力。文章的语言是那么俏丽诱人,透着古朴和芬芳,鲜活又有意蕴。细节运用得同样得心应手,“成胜泉站在这座高逾五米的剖面下,手指沿着青灰色的‘泥河湾层’缓慢划过……每一点人类的遗迹都隐藏在这漫长的时间旷野里,雪爪鸿泥,吉光片羽……”可见几位记者在采访时是多么深入,才捕捉到如此鲜活而又精彩的细节。

  《东方人类是否从这里走来?》一文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让我们有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这种从宏观布局,大处立意,又从小处着笔,进行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恰到好处的议论,诠释着别具特色的写作体验,启迪着我们对新闻报道写作更深层次的探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