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良: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

  • 2023-01-03
  • John Dowson

祝宝良: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

  专题研讨会,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预测2023年经济增长形势,谋划促增长举措,邀请在宏观经济领域具有研究专长和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祝宝良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速远低于潜在水平,预计明年主要面临四个矛盾: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预期转弱以及局部金融风险和地方财政平衡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祝宝良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自主有效;三是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四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拓展新增长领域;五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2022年1~2月份,我国经济平稳开局,但3月以来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爆发,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美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全球能源、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美国等国家为应对通胀高企开始加速退出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全球经济增长开始趋缓。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从3月份开始回落,4月份进入低谷,5月下旬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开始触底反弹。5月22日,国务院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份我国经济开始较快恢复,7、8月份经济保持基本平稳,但回升速度慢于预期。8月24日,国务院再次出台新的增量政策,9月份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加快。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0%,其中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为0.4%,三季度增长3.9%。

  工业生产恢复较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过去两年同期平均水平放缓2.5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十分缓慢,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仅仅增长0.1%,低于过去两年同期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消费低迷不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净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粮食能源安全保供成效显著,物价水平总体温和上涨。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仅上涨2%,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剔除粮食能源等以外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工业品价格逐月回落,PPI同比涨幅由1月份的9.1%回落至9月份的0.9%,1~9月,P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有所改善,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3%,高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

  第一,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乌克兰危机、通货膨胀超预期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宏观政策快速收紧等多重因素冲击,世界经济正面临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高企双重压力,出现滞胀局面,美元币值已处于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过度依赖能源进口、外资流入的中低收入国家将陷入债务困境,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将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发生经济萎缩。2022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3.2%,2023年最大可能性增长2.7%左右,但有20%的可能性降至2%以下。全球贸易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失去增长动能,2023年增速会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2年世界贸易量增长3%左右,2023年降至1%左右。与此同时,美国对我国遏制围堵加大,在贸易、半导体、能源技术、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等领域制定排他性政策,推动产业链转出中国,迟滞我国产业链提升。在非经济领域制造事端,通过涉台、涉疆、涉港等问题制裁打压相关企业和人员。

  第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接触性、场景性消费受限,旅游、住宿餐饮、交通出行、文娱等消费需求难以释放。部分居民收入下降,居民储蓄倾向明显上升,消费能力减弱,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风险,近来商品房销售持续下滑,部分房企陆续出现资金链断裂。居民购房进入观望阶段,改善型需求释放面临较大障碍。“销售弱-回款难-拿地意愿不足-新开工降速-房地产投资回落”的循环尚未打破。

  第三,市场主体预期转弱。在疫情仍在反复的情况下,有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完全正确的政策,叠加后对经济增长产生“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效应,严重挫伤了企业积极性。美国打压导致部分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源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费用增加,日常防疫刚性开支加大,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民营教育、平台经济三个吸纳年轻人就业多的行业收缩较快,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第四,局部金融风险和地方财政平衡压力加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部分村镇银行已无法兑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基本民生支出刚性增长,常态化核酸检测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部分地方财政平衡压力加大。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突出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齐全,科技水平持续提升;数字经济、绿色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中央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不高,物价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处于常态化运行,宏观调控政策空间较大。如果2023年继续实施动态清零政策,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地方政府专项债保持不变,政策性银行继续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货币供给和社会融资总量与潜在经济增速和平稳的物价水平相匹配。在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制造业投资、政府消费、出口增速会有所减弱,基建投资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居民消费和房地产投资边际改善,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预计在5%左右。考虑到2022年翘尾因素对2023年我国CPI的影响约0.8个百分点、PPI为-0.3个百分点,粮食、猪肉等食品价格已从低位开始回升,预计2023年CPI上涨2.5%左右,PPI上涨1.0%左右。

  考虑到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满足就业需求、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市场信心等因素,建议把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通货膨胀在3%左右。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稳需求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可从2022年的2.8%左右扩大至3%,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持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36,500亿元不变,扩大政策性银行对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等办法支持基础设施、技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自主有效。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潜在经济增速和平稳合理的物价水平匹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适时调整、有进有退,通过和财政政策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统筹内外均衡,以稳定国内经济为主,防止资本大进大出,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第三,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拓展消费空间,开展新能源车、绿色家电下乡活动。持续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扩大信息消费,推进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餐饮、数字文化以及“互联网+消费”等消费模式。继续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论证推进一批重要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5G、卫星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布局。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投资,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加大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项目投资,加强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推进保交楼建设,降低住房按揭成本,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设立住房稳定基金,通过债权投资、类优先股投资、买断式股票投资等方式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困难和信用风险。

  第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拓展新增长领域。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长远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增长的机遇所在,是拓展经济新增长空间的必由之路。持续推动产业链配套优势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新能源汽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网络通信、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新领域、服务业新领域都存在巨大商机。

  第五,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企业活力源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要放足放到位,法无禁止即可为;该政府管的要管好管到位,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市场竞争、生产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是稳定市场预期的当务之急,要尽快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政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