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超级量化机构”涌现中国资管市场“面貌”或重塑

  • 2022-08-30
  • John Dowson

600亿“超级量化机构”涌现中国资管市场“面貌”或重塑

  来自业界消息,量化机构明汯投资,最新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500-600亿元区间。这是此前只有个别顶尖权益私募机构才能达到的规模。

  2019年下半年,明汯、九坤、幻方、灵均和金锝一同进入百亿私募阵营。而今,明汯又率先快过500亿的门槛。

  由此,目前证券类私募规模最高的或许是高毅资产,其次是景林资产,而明汯已挤入规模前三甲,取代了此前淡水泉的位置。

  单就A股而言,统计策略容量能够在5000-10000亿之间,基本面量化容量在3万亿-10万亿之间。海外的Two Sigma、D.E.Shaw管理规模均大于5000亿美元,远大于主观选股对冲基金。

  今年以来,头部量化私募在各大渠道主推指数增强策略基金,以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做为基准,进行量化增强操作。

  2013年之后,股票量化策略开始登陆中国市场,早期以市场中性和统计套利为主,这是当年资产荒背景下波动低、有较高收益的产品的“替代版”。直到2015年市场走牛,指数增强开始出现,但市场认知度很低,之后股指期货大幅受限后,增强策略的接受度开始上升。

  裘慧明曾指出,2017年成为转折点,当时市场切换价值风格,量化策略遇到逆风,超额收益获取能力大大降低。随后到2018年,日内高换手策略初露锋芒,2019年成交量和波动率推升后,全市场的日内策略成交量快速放大。

  对于量化私募,有一个核心的生命逻辑:早期投资业绩出色→→规模扩张→→业绩继续积累→→规模继续扩张→→继续研发新策略→→利用新收入来源升级软硬件系统。

  换言之,规模扩张后产生更多管理费和业绩费用,用来布局策略研发与交易软硬件迭代,反而可以提升超额收益的获取能力。

  今年3月,另一家百亿机构幻方量化推出了一个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超算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功耗400KW,由一个存储集群和一个计算集群组成,并开出百万年薪招聘深度学习工程师。

  技术驱动色彩极强的量化私募,在规模维度的头部效应将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形成规模壁垒,规模稳定性上也会比受风格影响的多头私募更加稳定。换一个角度看,量化私募内部“逆袭”之难度也会更高。

  今年年初,裘慧明曾对持有人披露,2002年继续开发A场,还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另增加CTA研发人员,加强对各类子策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股指期货的策略。

  实际上,2019年末裘慧明在海外发行了首只市场中性产品美元基金,还与华泰香港公司展开收益互换。2020年,明汯还研发中国市场多头和多策略的美元基金。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明汯的基金出现在大量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数量之多更超出多数股票多头私募,侧面反映出规模扩张后的集中度提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