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下一句才是经典老祖宗留下的大智慧

  • 2023-01-22
  • John Dowson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下一句才是经典老祖宗留下的大智慧

  所谓俗语,就是一句短小精悍的话语,字数不多,但是能够告诉人们很深远的道理,比方说,现在我们也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也就是说有义气和能力的人,总会获得也理应获得大家的帮助和拥戴的。

  俗语就是这样,简明扼要地讲述我们都能理解的,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有这样一句短语,“一代为官九代”,意义十分深远,而更加精彩的是它的下一句,简直是让人抚掌叫绝。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当官的一代,就能让接下来的九代人没法生存。其实,仔细品味过后,会发现这句话还有双重意味。

  如果语境中,老百姓是被害者,那么这句话就意味着一代为官者如果只图私利,为祸,不守规矩,那么他手底下的老百姓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甚至说,往下的九代子孙都没办法生存。

  古代可不比我们如今,老百姓就算受人欺压,也根本无处伸冤,所谓的“上达天听”,也不过是影视小说中编撰的情节。

  普通老百姓甚至根本脑子里没有这种想法,由于没受过多少教育,在多年的言传身教中,他们大多认为,父母官就是他们的天了,他们的一切都要听当官的摆布。

  老百姓没有能力与官府对抗,只能任人宰割,们鱼肉乡里,老百姓受人欺压,人命如草芥,完全没法过上正常的生活,更别提为后代留下一些生路了。

  所谓“苛政猛于虎也”,其实真正比老虎还可怕的是没有底线的官员。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每日寻欢作乐,忘记了自己科举前也是百姓的身份,完全不体恤老百姓每日的辛苦生活。

  这样的为官者令人不齿,令人胆寒,更让古代的老百姓无奈。他们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今后九代人也许永无翻身之日,只能过着听天由命的悲惨生活。

  古代做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多人都只想到当官能够带来无尽的权利,但所谓“伴君如伴虎”,官员的生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一朝讨好了皇帝,顺了他的脾气,得到提拔便可春风得意,受万人追捧;但一旦你忤逆了“圣上”的旨意,办的事不合他的胃口,甚至只是皇上当时心情很差,官员都可能会落得尸骨无存。

  万一官员们管理制度松散,恰巧手中还有一定的权利,很多一手遮天的官员野心会被安逸的生活越喂越大,他们甚至幻想自己登上皇位,将皇上踢下马。

  但谋逆可是重罪,一旦成功倒是一切好说,即便是号称公平的史官,也会在威逼利诱之下为当权者正名。但万一失败,这可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其实,不光是谋反这种,在古代,官员走错一步都可能连累家里人一同受苦。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可谓是站在刀尖上的工作啊。

  这句俗语上半句讲为官,下半句便对从商之人做出了精辟的评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自古以来人性如此。人们对于能够为他们获得利益的东西总是更加向往,甚至不择手段。

  而为商者更是如此,可能只有极端注重利益,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吧。有的吝啬之人,即便身怀巨富,一厘一毫也会与别人计较,在古代,有一户人家变得富有,往往九户甚至更多的人家会因此变得更加贫困。

  想在现代社会的商业版图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尚且有可能靠聪明才智,在古代想要发家致富,却并不会如此简单,

  当时都讲究“士农工商”这样的地位排序,因此即便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尚且不如靠土地谋生的农民,即便经商小有家资,也可能马上就被地痞流氓,或是当官的洗劫一空。

  因此在古代想要变得富有,只有拥有极强的成功欲和没有底线的钻营巴结,有了一顶顶“保护伞”,才可以肆无忌惮地经商,最终可能致富成功。

  但这些维持交际所要拥有的财富,都是要从百姓身上谋取的。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家的小金库,这些人的算盘打起来,普通的百姓根本无力招架。

  地主们会收买附近的官员,欺男霸女,侵占佃农和百姓的土地,还每每让农民卖力工作。而农民们何其无辜,自己的家产全部被搜刮一空,每日拼命干活,才能领到微薄的工资。

  如果有这样贪得无厌的一户人家,周围的百姓食不果腹,别说是九户了,可能整个村落中的上百户人家,都无法过上饱暖的日子,民不聊生。

  这样古代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对百姓的剥削,让百姓无力生活,他们其实就是“吸血虫”,榨干了百姓的每一分价值,然后弃如敝履,完全没有一点自省。

  古代的老百姓没法掌握自己的生活,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任人摆布,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水深火热。

  富人们则踩在贫苦百姓的肩膀上,利用剥削得来的钱财,买官当官,拼命让自己也能跻身“士人”的行列,洗掉一身的铜臭味,让权钱结合,自己更加成功。

  尽管百姓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们也清楚那些富人们意欲何为,对于那些没有良知,一心钻营的富人们,百姓们也很不认同,很有情绪,这样的总结之下,所谓“一家发财九家贫”,的确生动形象,很有道理。

  这些俗语都是老百姓自己生活经验的智慧结晶,也许他们读书不多,但是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刻的理解,让这些俗语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