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投资的矛盾在中国已存在约60年了(2)

  • 2022-11-18
  • John Dowson

消费和投资的矛盾在中国已存在约60年了(2)

  买房子是消费还是投资?问题就来了。买房子和买汽车一样,但是房子可以用五十年,统计学上就难说了。把这个也作为消费有点过分。统计学就这么处理了,你要是租房子是消费,要是买房子就不是消费了,肯定是投资了。大家说,为什么在消费价格指数里没有房价?因为买房子是投资行为,不是消费行为。如果连买房子也是消费行为,那就不用投资消费概念的区别了,就不要了。统一成一个概念叫支出。投资和消费最后的统一就是一个支出的行为,一个购买的行为。只是说你购买的这个东西是现在用,还是未来的消费。

  其实企业和政府有了钱之后也一样,他和消费者个人一样,也要在消费和投资中间进行分类。我们现在就讲了,退到前面的问题,到底中国消费需求不足是什么原因呢?什么东西解决了之后,就有可能增加了我们的消费需求呢?我们现在的假定是收入水平提高就可以。

  第二收入的分配比较公平,不要差距那么大,就可以提高消费。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让老百姓对未来有安全感。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日本的大前研一写了一本书,说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这么多年。他说什么问题都解释不了了,他解释为是日本人的社会心理。他说原因是在于日本人解决了我刚讲的三个问题,收入提高了,收入比较公平,日本人的社会保障和他后来得到的养老金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但是,日本的储蓄率仍然很高,日本人仍然不花钱。每一个日本人在去世的时候,平均每个人有3700多万日元。一个欧洲人、意大利人去世的时候平均有多少钱?几乎没有什么钱。问意大利人、德国人,你如果有很多钱,你准备把这个钱干什么用?大部分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说,我死后不会有很多钱,我把他用光了。日本人怎么回答呢?我不知道那个钱要干什么,没有想法。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买房子,日本人也不买房子。问中国人是什么呢?80%的中国人说,我有了钱以后要传给我的下一代。

  大前研一说,这个东西怎么改变?他有一系列的研究,怎么解决日本人的保守心理。我们现在研究消费和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学者要深入研究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在中国60多年都解决不了,计划经济也解决不了,市场经济也解决不了。根源是什么?我不主张和大前研一一样推导到心理,说中国人就是愿意存钱。有一次我和一位老板吃饭聊天,他说原来家里收入少,后来收入多了之后,我就给母亲钱。我后来发现我给她钱没有用,我给她钱就存起来了。我问她有钱为什么不花?老人就是这个心理,怎么让她改变?给钱不如买东西。这对中国的经济是有利还是不利?如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来讲,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率是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求之不得。

  大家都看过罗斯托写过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什么叫经济起飞?定义就是把一个原先的储蓄率只有5%以下提高到15%,持续12到15年,这就叫经济起飞。中国咱们都过了,不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过头的问题。为什么会过头呢?过头就不好吗?我们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用西方经济学宏观模型的概念来看是不好。但是现实是怎么样呢?最后我们推进到概念和统计。我们的生活中间没有感觉到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分两类,交通运输和服务。中国的交通还不行吗?春运的时候,全世界也没有中国这么运人啊。中国把煤运到南方,把粮食大量的调运物资,交通运输业够可以了。你的服务不行吗?我们是餐饮不行还是批发零售不行?还是饭馆不行?洗脚不行?政府的服务也是第三产业,政府的服务还少吗?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因为第二个第三产业是用现行的价格来计算的,工业46%,服务业是43%。我们用购买力评价来算,确实我们大大低估了第三产业,大概在53%左右,制造业不到40%。如果用一个不变价格来算,是另外一个场景。到底应该用什么东西来算呢?

  经济学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们要认识和描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创造一些概念,消费、投资、资本、劳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概念怎么区分?你在理论上容易,当理论模型描述现实的时候,又必须转化为统计的再分类,那里问题就大了,统计不能完全按照理论分类,当你用统计再来描述现实的时候,统计表现真的就是现实吗?现实真的像统计表现的那样吗?这些东西我们也是在研究到中国现实是怎么样的。

  我们最后讲一句,无数的会议在讨论结构问题,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差不多搞政策研究的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谁也说不清什么叫合理。你说经济结构什么叫合理?你只能说不合理,每个国家都不合理。你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吗?调到什么情况下是合理,谁也说不清楚。既然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怎么说往那调呢?确实在现实生活中间,我们确实看到很多就是结构不合理的表现,比如产能过剩,这是怎么产生的呢?有关部门在讨论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意见。最典型的一个事件讲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过大,8亿多吨钢。过去1亿、2亿我们就说多了,现在到了8亿了,当然过剩了。哪个比例是合理的?很难来判断。钢铁协会的人说,这个概念不存在。卖得出去就行,卖得出去你凭什么说过多了?金融危机来的时候,越是低品格的钢材没有问题,高品质的卖不出去,谁过剩了?现在就是这样。

  我今天在这里说,不是否认结构不合理或者结构失衡现象的真实性,肯定是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作为学者来讲,我们仅仅讲它不合理是不够的,你得说出什么是合理。我们现在的不合理,到底统计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有把握反映现实,说我这就是现实。还是说你承认反映的现实只有60%、70%。这种情况下政府怎么办?我们过多的期望于政府,结构不合理政府调,越调越往那方向走,顽固地走。你说钢铁行业少发展,你去发展什么创新产业,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一样。怎么搞文化产业,不也是圈地盖房子修路,你是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和创业园区,在产业形态上基本一样。我们很多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支撑政策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又对政策有过高的期望,效果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